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70年代美國音樂電影
擴展閱讀
饃饃電影網百度戰狼2 2024-05-20 21:27:24
關於芭比看的電影大全集 2024-05-20 21:26:46
外國電影泉水叮 2024-05-20 21:25:50

70年代美國音樂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5-10 07:25:31

⑴ 電影《畢業班》的插曲是什麼

主題曲:斯卡波羅集市 scarborough fair
斯卡堡集市(Scarborough Fair,也譯作「斯卡布羅集市」),著名英文金曲,原來是一首民歌。1965年,保羅·西蒙從一位英國民歌手,馬丁·卡西那裡學會了這首歌的旋律,加工成了現在的「斯卡堡集市」,並成為永恆的暢銷金曲。卡西對此非常不滿,埋怨保羅獨自分享這一殊榮。

斯卡堡本是由於維京人經常的登陸、作一些交換而形成的一個定期集市。在幾百年的時間里,每年的秋天持續一個半月,現在的英國,還有這么一個小鎮。

斯卡堡集市這首歌的歌詞至少追溯到十三世紀的英格蘭,至於曲調則更早,產生於蘇格蘭,很有可能受到了維京人和另一支偉大的蠻族凱爾特人的影響。維京人是那種大無畏的民族,而凱爾特則有著很多神秘難解的傳說,他們留給我們的印象當中,更多的是詭秘和傳奇,但是就是這些野蠻人創作了那首充盈著敏感的詩意和微妙的幽怨的歌。時常出現在腦子里的圖像,是秋天的乾草溫暖的氣味夾雜著野花的芬芳,被蕭索的秋風挾裹著,掠過大地和田野,掠過即將封凍的河流和永遠嘆息的大海,一個孤獨的男人,獨自唱著憂傷的歌,消失在天地之間。

斯卡堡集市的第二句唱到了四種花朵,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據說分別代表愛情的甜蜜,力量,忠誠和勇氣。而目前《斯卡堡集市》最著名的版本,也就是西蒙與加芬克爾(Simon and Garfunkel)為電影《畢業生》所創作的主題曲(當年曾超過了披頭士樂隊的白色專輯,登上了1968年暢銷歌曲排行榜的榜首),主要使用了「原版」 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這一小部分。

在歌曲的二、三、四段,每一句的結尾,都有一個不太明顯的聲音在唱著另外的一套歌詞,副歌的歌詞是西蒙寫的,而旋律則出自加芬克爾之手,副歌開始時如同秋天昏黃蕭索的天空,沉靜的講述戰爭當中的種種苦難,艱辛,這使得這一曲《斯卡布羅集市》不再僅僅是一首哀傷的戀歌,更是是一首尖銳的反戰歌曲。那套歌詞的內容講述了一場戰爭。結合當時的背景,可能與反對越南戰爭有關。

歌曲試聽地址: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Scarborough+Fair

Scarborough Fair歌詞和翻譯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您去過斯卡布羅集市嗎?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兒的一位姑娘問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經是我的愛人。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叫她替我做件麻布衣衫
(Oh the side of a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綠林深處山剛旁)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Tracing of sparrow on the snow crested brown) (在白雪封頂的褐色山上追逐雀兒)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上面不用縫口,也不用針線
(Blankets and bedclothes the child of the mountain) (大山是山之子的地毯和床單)
Then she`ll be ture love of main 她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熟睡中不覺號角聲聲呼喚)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叫她替我找一塊地
(On the side of a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從小山旁幾片小草葉上)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Washes the grave with silvery tears) (滴下的銀色淚珠沖刷著墳塋)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就在鹹水和大海之間
(A soldier cleans and publishes a gun) (士兵擦拭著他的槍)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她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叫她用一把皮鐮收割
(War bell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 (戰火轟隆,猩紅的槍彈在狂呼)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將軍們命令麾下的士兵殺戮)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將收割的石楠紮成一束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 (為一個早已遺忘的理由而戰)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她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插曲:寂靜之聲 the sound of silence
在1967年作為美國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歌,非常受歡迎。本來是3年前,莎爾蒙和卡爾方灌制的曲子,迪夫-古魯吉把這首曲子巧妙地電影音樂化了。

出自1968年奧斯卡特級經典電影,影帝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畢業生》,是60、70年代美國年輕人最喜愛看的電影之一。對於中國的80年代到90年代間的大學生說,這部電影幾乎是他們接觸西方文明和青年生活的窗口。自然這部電影優美而質朴的音樂也是令他們著迷的原因之一。《畢業生》電影原聲專輯是由美國著名的民謠組合保羅·西蒙與加芬克爾負責製作的。這張專輯也 使保羅·西蒙與加芬克爾成為了大牌明星。《寂靜之聲》旋律飄緩低迷,歌詞充滿了一種幻覺般的意境。細細聽來,彷彿在訴說著年輕無助的一種宣洩。眼前似乎看到一個懵懂無知的女孩,獨自一人行走在鋪著鵝卵石的狹窄、清冷的小巷裡,喧囂的人群在她身後漸漸遠去,前面是沒有盡頭的黑夜……歌曲如果說是屬於民謠的話似乎太深邃,如果說隨著強勁的樂曲而震盪的節奏是搖滾的話,卻太細膩,音樂上它造就了類的中和體,這應該是它成功的最大原因。

歌詞: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你好 黑暗 我的老朋友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來和你交談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因為有一種幻覺正向悄悄地向我襲來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在我熟睡的時候留下了它的種子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這種幻覺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芽
Still remains
纏繞著我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伴隨著寂靜的聲音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在不安的夢幻中我獨自行走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狹窄的鵝卵石街道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在路燈的光環照耀下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我豎起衣領 抵禦嚴寒和潮濕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一道耀眼的霓虹燈光刺入我的眼睛
That split the night
它劃破夜空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觸摸著寂靜的聲音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在炫目的燈光下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我看見成千上萬的人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們說而不言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聽而不聞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們創造歌曲卻唱不出聲來
And no one dare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沒有人敢打擾這寂靜的聲音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我說:「傻瓜,難道你不知道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靜如同頑疾滋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聽我對你說的有益的話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to you
拉住我伸給你的手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as raindrops fell
但是我的話猶如雨滴飄落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在寂靜的水井中回響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人們向自己創造的霓虹之神
鞠躬 祈禱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神光中閃射出告誡的語句
And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在字里行間指明
And the sign said:
它告訴人們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預言者的話都已寫在地鐵的牆上
and tenement halls
和房屋的大廳里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 of silence."
在寂靜的聲音里低語

⑵ 求美國70,80年代經典電影

Agnes of God
神跡奇案(愛情,背叛和謀殺)
1985年 美國
導演:諾曼.朱伊森
演員: 簡.芳達、安.班克勞夫特、梅格.蒂里
類型: 文藝/宗教、信念
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法語區。一座教堂中,年輕修女阿格妮絲懷孕、生下嬰兒並把他弄死。然而,對這些事她自己好象一無所知。法庭委任心理醫生瑪莎前去調查。瑪莎原以為這一定是一起偷情和殺嬰事件,而阿格妮絲不是在撒謊就是精神失常,但她越是調查,發現真相遠遠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簡單。影片結尾並沒有揭開「真相」,因此也避免了懸念的俗套。精彩絕倫的對白、極具穿透力的思辯性、拿的起放得下的高超表演,使得該片成為洞察宗教信念的優秀之作。

Hours at Munich
慕尼黑21小時
1976年 美國
導演:威廉.格雷厄姆
演員:威廉.霍爾登\雪莉.奈特
類型:驚險/電視電影,真人真事,奧運會,體育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阿拉伯恐怖分子謀殺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此片外景地採用事發地的真實場景,忠實地演繹了這一悲劇事件。

Airplane!
逢凶化吉滿天飛(空前絕後滿天飛)
1980年 美國
導演:吉姆.亞伯拉罕斯、戴維.祖克
演員: 羅伯特.海斯、朱莉.哈格蒂、萊斯利.尼爾森
類型: 喜劇
70年代好萊塢災難片泛濫成災,其必然結果就是出現一部令人叫絕的諷刺片。本片講一個飛行員在空姐女朋友離他而去、機組人員食物中毒、地勤無法配合的情況下,毅然決定降落的故事。影片接二連三地嘲諷當時的走紅電影,頗有一點為《驚聲尖笑》打先鋒的味道。要充分欣賞本片,必須熟悉那個年代的災難片。片頭的飛機穿雲層是嘲笑《大白鯊》,看出來了吧?1982年推出續集,將場景搬到太空船上,將搞笑上升到遙遠的蒼穹。

Aliens II
異形2
1986年/137分 美英合拍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西格妮·韋弗
類型:恐怖、科幻、驚悚
莉德麗在第一集擊敗異形後,在外太空漂流多年後獲救,但公司出於利益考慮不願相信她關於異形的描述。但公司很快發現異形出現的V168星球的太空殖民地與地球失去了聯絡,於是決定再次派陸戰隊出發。莉德麗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噩夢糾纏,也為了人類的未來,毅然決定重返異形地獄。
莉德麗隨同陸戰隊員進入太空殖民地才發現,大量異形已經把那裡變成一座死城,只有一個小女孩得以倖存。陸戰隊員在異形的攻擊下很快潰不成軍,前來接他們撤退的飛船也遭到異形的攻擊墜毀,莉德麗再次面臨生死絕境。
莉德莉和最後幾個陸戰隊員試圖死守,等待救援,結果還是被攻了進來。公司代表在如此緊要關頭還試圖帶回異形活體牟取暴利,甚至要犧牲莉德麗的性命,最後卻自身難保。莉德麗和陸戰隊員希克斯在人造人「主教」的幫助下,終於殺出一條血路沖上飛船。莉德麗在飛船起飛的最後十幾分鍾里,為了對小女孩的承諾,又殺出飛船,救回了小女孩,並摧毀了異形的老巢。飛船起飛之際,殖民地的核反應堆發生大爆炸,異形「地獄」被徹底滅。
異形之母跟蹤莉德麗而來,出其不意將「主教」撕碎。莉德麗鼓起餘勇,把異形甩出外太空。太空船上只剩下三個人了,但莉德麗終於能夠安心睡著了。
卡梅隆這部自編自導的恐怖片,雖然也是很類型化、公式化的產品,但仍然透露出導演的個人趣味和傾向。整個故事,可以說,除了主角是女性之外,並沒有多少出奇之處。具體到細節,無論是恐怖氣氛的營造,還是恐怖元素的設置,都不出好萊塢生產線的大路貨規格。只是在非主線的情節中,才能感受到導演的獨特之處。
莉德麗和小女孩的關系,是最富卡梅隆影片色彩的角色設置。情同母女的關系導致了影片結尾處的大決戰場面,「我不會離開你的,直到死」,這是母女間的承諾,恐怕也是卡梅隆心中的渴望。把個人真實強烈的感情帶入模式化很強的類型影片,不能不說是一種控制能力和表達慾望的體現,而這一點在好萊塢商業電影中相信很難做到。
(異形1 是英國拍的)
《飛越瘋人院》:【領銜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魯威斯·弗萊徹 威廉·瑞德費奧德 丹尼·維托
【導 演】: 米洛斯·弗曼
【出品公司】: 華納
【出品時間】: 1975年11月20日
【出產地區】: 美國
【影片類別】: 其它/劇情

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
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
作為反體制化電影的代表,
它同魯迅的《狂人日記》一樣用狂人的雙手
撕下了吃人社會的面具。
影片對大工業化禁錮的反抗、
對政府強權的嘲諷以及對體制化的警醒,
啟迪了之後的美國電影。
瘋人院和瘋人對立而特殊的關系
成為了政府化與無政府化的隱喻。

當《飛越瘋人院》前面被加上了各式形容詞之後,它已
經不是作為一部故事性電影而存在了,關於它的情節、人物
構成以及拍攝方法和導演技巧,都已經在人們對它的不斷了
解和思考轉化成象徵符號,而《飛越瘋人院》本身也成為了
沖出體制束縛的符號。米洛斯·弗爾曼從來是以平實的紀錄
片風格講述故事的導演,而他所要求的重點就是在於影片本
身內容的吸引力。影片用5次病人與醫生之間的小組對話串起
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而從不斷加深的談話內容中,也將
政府因為統治而對民眾的虛偽和卑劣展示出來

All That Jazz
浮生若夢(爵士春秋)
1979年/120分 美國
導演: 鮑勃·福斯
演員: 羅伊·謝德、傑西卡·蘭格
類型: 歌舞、文藝
本片堪稱導演福斯的預見性自傳,片中描寫的內容在影片上映十年後變成了現實。喬是百老匯著名的舞蹈設計家,同時也是一位電影導演,在他拍攝的喜劇片《正直人》挑選演員中有他的前妻、女兒、女友,還有用色相引誘他的克多莉亞,這些最終導致他感情上的脆弱,開始厭愛。當他的影片公映後他也走向「死亡天使」。本片是一部音樂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樂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獲52屆奧斯卡(1979)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樂三項金像獎。

Cape Fear
恐怖角(海角驚魂)
1988年/128分 美國
導演: 馬丁·斯科西斯
演員: 羅伯特·德尼羅
尼克·諾爾蒂
傑西卡·蘭格
類型: 恐怖
14年前,律師薩姆出於對被告行為的憤恨,故意隱瞞了有利於邁克爾的證據。目不識丁的邁克爾對此毫無察覺,他因強奸罪被判入監14年。在獄中,邁克爾開始自學法律,並發現了薩姆對他的背叛,於是決心報復。出獄後,他開始了一系列的進攻,意欲破壞薩姆的家庭和事業。而此時薩姆對此毫無察覺,他的妻女也險遭殺害....
該故事在1961年曾經搬上銀幕,由格里高利.派克與羅伯特.米秦等主演,他們均在新版中作客串.

好了,還有不少啊!

⑶ 有哪些70年代不錯的美國電影

十大經典影片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英俊少年》(德國)兩顆小星星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杜丘之歌——《追捕》(日本)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草帽歌——《人證》(日本)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辦公室的故事》(前蘇聯)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葉塞妮婭》(墨西哥)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音樂之聲>>(美國)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虎口脫險>>(法國)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佐羅》(法國1975年) 生於七十年代:十大難忘譯製片之--《大篷車》(印度) 生於七十年代:難忘十大經典譯製片之-《橋》(前南斯拉夫)

⑷ 50-70年代歐美經典電影

我所知的有《亂世佳人》,《羅馬假日》,《傲慢與偏見》,《教父》,《殺死一隻知更鳥》,《音樂之聲》,《窈窕淑女》,《埃及艷後》(伊麗莎白泰勒演的)……我盡力找了這么多。

⑸ 關於樂團電影國外

10.《紫雨》(《Purple Rain》)

當然,這部電影擁有一個俗套的充滿了戲劇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窮小子如何成長為一個搖滾明星的故事。當然這傢伙不可避免的擁有破裂的家庭、和父親激烈的關系、旁人的誤解、愛人的離別、內心的矛盾,但最後,他面臨著眾多的壓力最終依然堅持了自己的夢想,然後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成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成功的明星背後都會有一個的故事,所以電影賽然俗套,但竟然是搖滾明星王子(也是影片的主演)的自傳性作品,好吧,讓我們相信他的生活真是如此。

上榜理由:它是第一部將MTV風格融入大銀幕的電影,並且它捕捉到了80年代音樂精髓。
9.《赫德韋格的憤怒樂隊》(《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第一流的CULT電影,以一部外百老匯戲劇為基礎改編而來。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漢賽爾的東德人,每天聽著收音機里的美國搖滾樂夢想著成為一個搖滾歌手,有一天他認識了一個美國大兵盧瑟,但是他需要跟他結婚才能將他弄到美國。無奈之下,漢賽爾只能做了變性手術,但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憤怒的1英寸)的由來。漢賽爾改名赫德韋格來到了美國,但她並沒有實現夢想,盧瑟離她而去,她打起精神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但之後夢想在一次背叛了他……

上榜理由:它有一種華麗的朋克風格,包括其中的音樂。
8.《大門》(《The doors》)

搖滾電影的榜單怎麼能缺了《大門》這部電影呢?奧利弗·斯通這部好像嗑了葯拍出來的、混亂的、關於最後一位搖滾詩人——吉姆·莫瑞森的傳記電影。當然,電影在奧利弗·斯通這個瘋子手上使得整部電影更加的關注於莫瑞森,他充滿自毀性的尋求「智慧之地」的行為甚於對於他音樂成就的分析。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瑞森,可以說是60年代最富有激情和爭議性的人物,他傳奇的一生最後終結於27歲,因為酒精和葯品的過量導致的死亡中。雖然電影有很多傳統音樂傳記片的影子,如講述他們樂隊從開始到壯大再到解散的過程,但電影有力地捕捉到了一個有自毀傾向的搖滾明星,如神般狂暴的人生。

電影上榜理由:只有瘋子才能拍瘋子,電影呈現出一種催眠般的氛圍。
7.《湯米》(《Tommy》)

這部1975年的搖滾歌劇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網路了一大批那時代的搖滾和電影界的明星,包括「誰人」樂隊(The Who)、埃爾頓·約翰、傑克·尼科爾森、安·馬格麗特(她因此片而被提名為最佳女演員)、蒂納·特納和埃里克·克萊普頓。這部CULT電影根據彼得·湯森的原著歌劇改編,講述的是無助的湯米(羅傑·戴德里,The who的主唱)在小時候因窺見母親(安·瑪格麗特飾)與情夫通姦而變成盲啞白痴,直到他打敗了彈子球天才(埃爾頓·約翰)成為了一個名人。而他的名聲如此巨大,他竟然發現他有了宗教般的號召力,但是當他的追隨者企圖商業化他時,他憤怒的回擊了他們。

上榜理由:由The who操刀的音樂實在是太經典了,《Tommy》這張專輯也成為搖滾史上最終名的搖滾歌劇專輯之一。
6.《席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

搖滾明星的八卦,或者說丑聞,也是搖滾電影鍾愛的題材。比如本片,導演為我們呈現了在性手槍(Sex Pistols)狂野的吉他手席德和他的骨肉皮(指專門和搖滾明星睡覺的人)女友南希之間的粗糙的、充滿激情的、貌似命中註定的關系。雖然電影也為我們展示了性手槍樂隊——這個英國聲名狼藉的朋克樂隊——他們整體的狀態,但是,電影的焦點還是集中在這兩個人之間扭曲的愛情關繫上,最終他們被葯品腐蝕的人格使這段關系徹底走向血腥和悲劇。一天早上,南希發現被刺死在酒店中,希德因謀殺罪被逮捕。

上榜理由:八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八得好,電影擁有一種迷幻、張揚的氣質,就如他們的愛情一樣。
5.《巴迪·霍利的故事》(《The Buddy Holly Story》)

有時一位搖滾悲劇人物的傳記片(天哪,就沒有人有個好結果嗎)。當時還很瘦弱的加里·布塞扮演了巴迪·霍利——這位早期的搖滾先鋒——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在這部出色的、有思想性的傳記片中,加里·布塞甚至親自演唱了其中的歌曲。電影追隨著青少年時代的巴迪·霍利在德克薩斯生活,在那裡他愛上了「魔鬼的音樂」,這使得他成為那些自以為是的宗教勢力譴責的對象,也是他成為了早期搖滾樂領域的明星。不過,故事還是擁有一個悲劇的結尾,年僅22歲的霍利斯在一次飛機失事上。Don McClean後來在《American Pie》中唱到:「The day music dead。」

上榜理由:音樂大師是需要紀念的。
4.《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

這部1957年由貓王主演的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他最酷的作品,電影捕捉到了貓王身上反叛和性感的一面,它也是的貓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危險的年輕人。電影獎的是一個頭腦沖動的青年文斯·埃弗里特,卻因在酒吧保護一位女士而誤殺他人入獄。他的獄友——一位失敗的鄉村歌手——看到了他的音樂潛力,說服他開始追求音樂事業。出獄後,文斯認識了佩吉,兩人合組唱片公司。文斯很快就走紅,甚至還跑到了好萊塢拍電影。但是,成功使得文斯越來越傲慢自大,佩吉終於離他而去。作為貓王比較少見的電影作品,電影中非常漂亮的舞蹈動作都是貓王自己設計的。

上榜理由:電影不但歌曲動人,貓王的表演也是一流的,簡直可以稱他為搖滾版的詹姆斯·迪恩。
3.《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一夜狂歡》——查理德·萊斯特1964年導演的這部迄今影響最為巨大的關於搖滾樂隊的電影,電影雖然是部劇情片,但是它忠實地記錄了The beatles開始引起國際性「披頭士熱」的那個瘋狂的時期,或許就此而言。《一夜狂歡》可以說是搖滾紀錄片的始祖。電影講的是四個從利物浦來的瘋狂的傢伙一夜之間發生的故事,保羅·麥科特尼要擺脫他的爺爺、約翰·列農和煩人的製作人糾纏不清、林戈·斯塔爾被弄進了監獄、喬治·哈里森因為認錯了人而麻煩重重。總之,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夜。

上榜理由:有了The beatles我們還需要什麼呢,在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切的張狂都是理所應當的。
2.《搖滾萬歲》(《Spinal Tap》)

導演羅伯·雷納導演了這部「偽紀錄片」,他虛構了一個叫Spinal Tap的英國搖滾樂隊,為我們展示了這支樂隊從「噪音爵士樂」到「迷幻樂」再到「硬搖滾」的發展過程。電影重點展現了Spinal Tap在美國的首次巡演,以及它最終導致了一連串的侮辱性的混亂結果。

導演雷納也在其中客串一角——為該樂團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馬蒂!電影對於當代搖滾樂做出尖銳嘲諷,那些搖滾明星台上台下表裡不一的嘴臉更是在此呈現了誇張的喜劇色彩。甚至在90年代的時候,Spinal Tap還再次組合起來,舉辦了幾場極成功的演唱會!

上榜理由:搖滾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純潔,這部電影把真想扒出來給我們看。
1.《幾乎成名》(《Almost Famous》)

導演卡梅隆·克勞用這部半自傳性的電影回顧了他的少年時代。當然,故事中的15歲少年威廉就是他的化身。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美國,來自保守家庭的威廉·米勒。不顧保守母親的反對,當起了《滾石雜志》的記者,並追隨著一個當紅搖滾樂團「Still water」在美國巡迴演出。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如導師般的樂隊吉他手和美麗的「骨肉皮」。但他同時也目睹了那些搖滾樂手對成名的渴求,對自我的陷溺,對性和毒品的瘋狂等等並不美好的一切,甚至是整個年輕世代的掙扎和迷失。而米勒也從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職業的記者和開始面臨著成人的痛苦與快樂的真正的年輕人。

上榜理由:本片的第一是當之無愧,這是一部真摯、誠實並且有趣的電影,它是為了那些熱愛搖滾也並且以之為生的人准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