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如何拍攝寬銀幕電影
擴展閱讀
最火韓國電影里的女孩 2024-05-18 19:08:52
外國小孩的搞笑電影 2024-05-18 18:47:27

如何拍攝寬銀幕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4-25 07:08:46

Ⅰ 寬銀幕電影的產生


1927年,法國物理學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製出一種變形鏡頭,這
種鏡頭可使影像產生橫向變形,使影像畫面展寬。這就是CinemaScope寬銀幕技術,這種能產生特殊效果的鏡頭,為寬銀幕電影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1952年,美國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識到了這種鏡頭的重要性,於是購買了該項專利,並將這一技術應用於電影拍攝中。在拍攝中,應用特殊的變形鏡頭將2.35:1的全景式畫面壓縮到1.33:1的35mm膠片上。拍攝好的影片放映時,同樣加上一個變形鏡頭,對畫面進行相反的變形,使畫面還原,這就是寬銀幕電影製作與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採用這一技術拍攝了第一部寬銀幕電影The Rob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讓影院都開始在放映機上安裝了新的寬銀幕變形鏡頭。一年之內,所有主要的製片廠都採用了CinemaScope技術及其4聲道立體聲,到1957年,美國85%的影院都安裝了CinemaScope技術的設備。這一時期還有其它的寬銀幕格式,其中很多都採用了70mm膠片來提高圖像質量。一些獨樹一幟的人之所以還採用這種格式主要是為了聲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是主要製片廠所發行的最後一部70mm影片,不過拍攝仍然是35mm膠片,只是發行上使用70mm。寬銀幕電影使人的視野擴大,因此特別適宜表現場面恢弘的電影畫面。世界各國影院普遍採用寬銀幕電影。

Ⅱ 寬銀幕電影的詳介

寬銀幕電影是採用比標准銀幕寬的銀幕。
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像。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用這種特殊鏡頭拍攝的景物都發生了變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員拍攝放映後就變成了瘦子,為保護原樣的真實性,放映時採用同樣原理的變形鏡頭把影片放映到銀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還原,瘦子又變成胖子了。隨著電聲技術的發展,寬銀幕電影在擴展畫面范圍的同時,又和多路還音立體聲相結合,使得影片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從觀眾的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立體地傳播出來,這就更加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和表現力,立體聲加強了寬畫幅的臨場感。所以,也有人稱這種電影為寬銀幕立體聲電影。

Ⅲ 寬銀幕電影的系統設置


放映在銀幕上畫面的寬高比大於標准35毫米普通電影畫面寬高比(1.375:1)的電影;它的畫面寬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間,銀幕寬度在10~20米之間。寬銀幕電影有以下幾種系統: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系統拍攝時附加的攝影物鏡將被
攝影像進行橫向壓縮,壓縮比為2:1,放映時用變形放映物鏡將被壓縮的影像復原,這樣就能在35毫米膠片上拍攝比普通影片畫幅寬 1倍的景物。一般變形寬銀幕電影的銀幕寬高比為2.35:1,還音均為光學聲帶。其中非立體聲系統為普通單條光學聲帶;立體聲系統則普遍採用道爾比雙條光學聲帶。1953年問世的西尼瑪斯柯普系統,銀幕寬高比為2.55:1,還音用 4條磁性聲帶構成立體聲,因此這種系統膠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膠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寬度內容納4條聲帶。這樣,就必須改變錄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設備,並需對每部拷貝塗布磁性聲帶,給實際應用帶來困難,因此從60年代起,這種系統已逐漸停用。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這是一種非變形寬銀幕系統,使用標准35毫米攝影機和常規光學系統進行拍攝,只在攝影機片窗前安裝一個一定畫幅比例的窗框,以減小畫面高度,而不改變寬度。這是改變畫面寬高比的最簡單最經濟的做法。放映時在放映機上加一個與攝影畫面寬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鏡放映,以擴大銀幕上的畫面,從而獲得寬銀幕效果(見圖[])。遮幅寬銀幕系統畫幅寬高比通常為1.66:1或1.85:1。它的缺點是膠片有效利用率低,並由於採用短焦距放映物鏡,增加了放映時的放大倍率,使銀幕畫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製作方便,經濟實用,故許多國家都廣泛採用。
70毫米寬片寬銀幕電影70毫米膠片寬銀幕畫幅寬高比為 2.2:1,其膠片上的畫幅面積為35毫米遮幅影片畫幅面積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時放大倍率低,畫面質量好,而且都採用立體還音,能給觀眾較強的臨場感。這種電影的代表是美國托德 -AO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用65毫米底片進行拍攝,印片時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貝上有6路立體聲磁性聲帶,5路供銀幕後揚聲器用,另一路供觀眾廳周圍的環境效果揚聲器用。由於科技的發展彩色膠片的清晰度和顆粒度都大有改善,鏡頭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膠片拍攝原底,通過變形光學系統印片而獲得70毫米拷貝的方法也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