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电影 » 1912年中国电影表
扩展阅读
地道战老电影上甘岭 2024-05-16 12:46:37
动画电影热带动物 2024-05-16 11:50:09

1912年中国电影表

发布时间: 2024-04-29 22:46:36

⑴ 民国时期的电影有声音吗

民国时期的电影有声音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并上映,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民国时期,经过近20年的尝试和探索,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有过许多经典的电影。
《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⑵ 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1、《白毛女》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该片根据陈其谦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前卫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⑶ 早期中国彩色电影

*
第1章 中国纪录电影的开端(1905—1921)
电影在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影片,这一天是世人公认的电影的生日。自1896年初开始,卢米埃尔陆续派遣了近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至1897年底这些摄影师涉足过南极洲之外的各个大陆,拍摄了750多部影片,包括在中国拍摄的影片,电影正是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
根据记载,1896年8月11日是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放映了多部外国短片。1902年1月,北京也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一个美国电影放映商在前门打磨厂福寿堂放映电影。1904年,电影放映活动由民间进入宫廷。在慈禧太后70寿辰之际,英国驻北京公使向宫廷进献放映机一架和影片数套祝寿,放映过程中由于摩电机突然炸裂,慈禧认为此物不吉祥,清宫内从此不准放电影。然而,此事并未阻止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最早在中国放电影的是外国人,最早在中国拍电影的也是外国人。自电影传入中国到辛亥革命,外国人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有50多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期间,不少外国摄影记者来到北京拍摄纪录片。1904年,在发生于中国满洲旅顺口的日俄战争期间,也有外国摄影记者前往拍片。起初在中国长期从事拍片活动的是意大利人阿历克·劳罗,他于1907年来到中国经营电影放映,后来从事拍片活动,拍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强行剪辫》、《上海风景》等短片。
尽管至今尚未找到十分确凿的证据,但大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活动开始于1905年。是年秋天(或春夏之交),开设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记录京剧名角谭鑫培表演京剧《定军山》片段的短片,片名也叫《定军山》。稍后,谭鑫培表演《长板坡》等剧目的片段也被拍成影片。据说,直到1909年遭到火灾之前,丰泰照相馆的拍片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为了适应无声电影的特点,这些影片选拍的是一些武打和舞蹈动作较多或富于表情的场面。
中国人较早摄制的新闻片是《武汉战争》(1911)和《上海战争》(1913)。前者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的几次重大战役,而且不久即再现于银幕,深受欢迎;后者记录了上海各界为声讨窃国大盗袁世凯而进行的“二次革命”的部分场面,于1913年9月29日在上海新新舞台与故事片《难夫难妻》(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同时映出,被称为“空前绝后的活动影戏”,连映数天。这两部影片是中国人借助外国影片公司的设备拍摄的,中国电纪录电影的发展有还待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商务印书馆开始关注电影,于1918年设立活动影戏部,摄制的影片分为5类:风景片、时事片、教育片、古剧片、新剧片,其中前4类均可归入新闻纪录片的范畴。风景片如《上海龙华》、《浙江潮》、《普陀风景》、《北京名胜》介绍了祖国的风景名胜,新闻片如《欧战祝胜游行》、《东方六大学运动会》、《第五次远东运动会》报道了新闻事件,教育片如《女子体育观》、《盲童教育》具有健康而严肃的内容,古剧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琵琶记》记录了梅兰芳和周信芳表演的京剧片段。1926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拍片活动持续到1927年。
1919年,几位民族资本家集资兴办了专营电影的公司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滑稽片《饭桶》,该公司拍摄的均为纪录片,包括戏曲片、新闻片、风景片。戏曲片《四杰村》是该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完成之后不仅在国内放映而且运往美国放映。此后,它还拍摄了新闻片《周扶九大出丧》、《张季直先生的风采》、《圣约翰与南洋球赛》、《南京的警政》,风景片《矮子坟》(南通古迹)、《南京风景》。这些影片均摄于1921年,总体来说没有引起很大关注,但它拍摄于1923年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受到广泛欢迎,该公司在拍完此片后宣告停业。
电影与资本密切相关,没有资本就没有电影,资本的状况决定着电影的状况。20世纪初,中国电影的制作主体是民族资本家,由于当时的中国民族资本薄弱,摄制影片的数量有限,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在1905年到1921年摄制的新闻纪录片仅30多部。“纪录片”这个用语是后世对故事片之外的影片的笼统称谓,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被称为“影戏”,直到20年代中期才出现“新闻影片”的说法,“纪录影片”的说法大约出现于30年代初期(较早见于1931年出版的梁实秋主编的《实用英汉词典》)。电影在诞生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被当作“新奇的玩意”对待,卑微的地位尚未引起正统人士和统治者的关注
*
第2章 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1921—1931)
2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纷纷投资电影业,中国电影获得了较大发展。尽管这种发展是混乱、艰难甚至畸形的,但对30年代民族电影的繁荣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这个时期建立的大量影片公司促进了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新闻纪录片的数量比过去有所增加,甚至出现了大型文献纪录片,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的来华拍片改变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格局,对国外新闻纪录电影发展状况的介绍和讨论促使中国电影工作者开始关注新闻纪录电影,人类学纪录片初现端倪。
自1921年起,由民族资本投资的影片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而且这些公司往往是从拍摄新闻纪录片开始的。20年代,约有20多家公司拍过100多部新闻纪录片。与以前相比,不仅影片数量有所增加,而且许多影片已不只是对旅途风光或新奇景观的扫描,还将镜头对准重大社会事件,使新闻纪录电影摆脱了卑微地位,获得了上层人士的关注。这个时期,拍摄新闻纪录片最多的几家影片公司分别是民新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其中以民新影片公司对20年代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贡献最为突出。
民新影片公司创始人黎民伟可谓中国纪录电影史上第一个重要人物。1913年,他在香港创建和主持人我镜剧社期间拍摄了故事片《庄子试妻》,由于这是香港的第一部影片,他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与当时大多数把电影当作娱乐或赚钱工具的电影商人不同,黎民伟认为电影不仅能供人娱乐,而且能移风易俗,辅助教育,改良社会,明确提出了“电影救国”的口号,并在当时中国电影业远离中国革命的情况下,拍摄了大量表现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新闻纪录片。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黎民伟拍摄了新闻片《孙中山就任大总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亲自担任摄影师拍摄了有关的新闻片。此后,他又相继拍摄了《孙中山为滇军干部学校举行开幕礼》、《孙中山先生北上》、《孙大元帅检阅广东全省警卫军武装警察及商团》、《孙大元帅出巡广东北江记》等。孙中山去世之后,他拍摄了新闻片《孙中山先生出殡及追悼之典礼》(1925)和《孙中山先生陵墓奠基记》(1926)。后来,他将以往拍摄的影片汇编成大型文献纪录片《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1927),并于1941年重新编辑了此片的有声版,名为《勋业千秋》。黎民伟在20年代拍摄的其他新闻纪录片还有:《世界妇女节》(1924)、《追悼伍廷芳博士及国葬礼》(1924)、《广东全省运动会》(1925)。
由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北伐战争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还有一些影片公司拍摄了相关的新闻纪录片,如长城画片公司的《孙中山陵墓奠基记》(1926),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北伐完成记》(1927)、《总理奉安》(1927),民生影片公司的《北伐大战史》(1927),新奇影片公司的《革命军北伐记》(1927),三民影片公司的《革命军战史》(1927),上海影戏公司的《上海光复记》(1927)、《总理奉安纪念》(1929)。
与从前相比,20年代新闻纪录片的内容丰富了许多。除了北伐战争,还有反映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闻片《五卅沪潮》、《上海五卅市民大会》、《满天红时事展》,以及反映当时其他重大社会事件的新闻纪录片,如复旦影片公司的《上海光复记》(1927)、《济南惨案》(1928)、《张作霖惨案》(1928)。有些影片记录了知名人士的活动,如《孙传芳》、《卢香亭》、《吴佩孚》、《冯玉祥》、《张学良》。1922年,明星公司在成立的当年拍摄了多部新闻纪录片,如《沪太长途汽车游行大会》、《爱国东亚两校运动会》、《徐国梁出殡》、《江苏童子军联合会》、《万国商团会操》。
早期来华拍电影的外国人几乎全部来自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中期两位苏联电影工作者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先后来到中国拍摄了两部新闻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5,B·A·史涅伊吉洛夫编导)反映了苏联自制飞机考察队首次从莫斯科途经蒙古到中国的飞行,《上海纪事》(1927,雅科夫·布里奥赫编导)表现了第一次国内战争后期上海的生活和斗争。
20年代,人类学纪录片在中国初现端倪。据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是首次来到中国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的外国人,他从1927年开始率领一个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联合考察队对中国西北部进行了8年的考察活动,拍摄了大量活动影像资料。瑞典考古学家J·G·安特生也在20年代来到中国,利用电影记录了自己在中国北方和西北部的所见所闻,对塞外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饰等都有所反映。
*
第3章 抗战纪录电影的繁荣(1931—1945)
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中国新闻纪录电影获得了初步发展。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声电影的问世使新闻纪录电影的表现手段趋于完善。国民党政府越来越重视新闻纪录电影的作用,不仅加强对民营影片公司的利用和控制,而且成立官营影片公司。进入30年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新闻纪录片的重大影响,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自己的电影机构,开始拍摄新闻纪录片。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侵略中国,由派人到中国拍摄新闻纪录片发展到在中国建立影片公司,甚至企图控制中国的电影业。这个时期,其他一些国家的电影机构也派人来到中国拍片,这些影片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活动。
1931年到1937年,拍摄抗日新闻纪录片的主体是民营影片公司。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许多影片公司都认识到了拍摄抗战新闻纪录片的意义,纷纷派出摄制组奔赴战场拍片,如明星的《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上海之战》,联华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暴日祸沪记》、《凇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天一的《上海浩劫记》。中小公司也拍摄了抗日新闻纪录片,如《十九路军光荣史》(惠民影片公司)、《上海抗敌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淞沪血》(暨南影片公司)、《上海抗日血战史》(慧冲影片公司)、《中国铁血军战史》(锡藩影片公司)。这些影片均拍摄于1932年,其中明星的《上海之战》和联华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两部内容丰富的影片。
1932年5月凇沪战争结束后,一些影片公司和个人赶赴北方战场,继续拍摄抗日新闻纪录片。反映东北战场的有九星影片公司的《东北义勇军抗日战史》(1932)、暨南影片公司的《东北义勇军抗日血战史》(1932)和辽吉黑后援会的《东北义勇军抗日记》(1933);反映热河战场的有暨南影片公司的《热河血战史》(1934)、慧冲影片公司的《热河血泪史》(1934)以及张汉忱的《榆关大血战》(1934)和《长城血战史》(1934);反映绥远战场的有西北影业公司的《绥蒙前线》(1937)、新华影业公司的《绥远前线新闻》(1937)。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方面拍摄抗日新闻纪录片的主要机构是两个官营电影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和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以及一家半官营性质的影片公司,即国民党的地方行政长官阎锡山设在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1938年拍摄了《风雪太行》和《华北是我们的》两部抗战纪录片)。
“中电”从1934年成立到七七事变之前,总共出品了53期杂志片《中国新闻》和几本军事教育片。这些影片主要报道了国民党政府的官方活动,其中不少是以反共为内容的宣传片,如《“青年”与红军作战经过》、《中央剿匪宣传大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中电”暂时改变拍摄反共影片的策略,在拍摄《中国新闻》的同时也开始拍摄以抗战为内容的杂志片《抗战实录》,前者主要报道后方动态及国民党政要的活动,后者主要记录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前线作战的情况。八一三事变后,“中电”从南京迁往芜湖,1938年初又迁往重庆,主要拍摄新闻片,如表现我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寇的《东战场》、《克复台儿庄》、《抗战第九月》、《活跃的西线》。1939年,“中电”拍摄了《胜利的前奏》和两部记录“重庆大轰炸”的影片。
“中制”于1938年在武汉成立,前身是1935年国民党设在江西的“剿共”军事机构“南昌行营政训处”下辖的电影股,主要拍摄反共新闻纪录片,编辑在《电影新闻》中,抗战前已出品30多号。电影股移至武汉后改称“汉口摄影场”,经过改组扩充之后改称中国电影制片厂。武汉时期的“中制”,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成了制作抗战新闻纪录片的重要基地,所拍影片被编辑成《抗战特辑》。在1938年9月武汉失守之前,“中制”从武汉迁至重庆,自1939年起增设新闻影片部,由郑君里负责。他在主持新闻影片部期间,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报道了西北和西南地区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事迹以及他们的风俗人情、宗教活动,其中蒙、藏、回等族同胞为前方将士捐献粮食、苗族同胞在崇山峻岭中开山修路的场面非常感人。1939年以后,由于蒋介石多次发动反共高潮,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抗战新闻纪录片的摄制遭到种种阻挠,“中制”和“中电”的进步力量遭到迫害。抗战胜利前夕,罗静予将“中制”抗战以来拍摄的新闻纪录片素材带到美国,与美国导演费兰克·卡普拉合作编辑了纪录片《中国之战》(卡普拉编导的七部系列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中的一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电影界也开始摄制抗战新闻纪录片。在香港拍摄的近百部抗战电影中,新闻纪录片有15部之多,而且5部影片的片长超过8000尺。香港拍摄的第一部大型抗战新闻纪录片是大观影片公司的《广州抗战记》(1937),记述了广州各阶层人民动员起来共同抗战的情形。后来,又出现了大中华影片公司的《保卫华南》,爱群影业公司的《西北江血战》,中国新闻社的《华南烽火》,建华影业公司的《厦门血战记》,华北新闻社的《八·一三周年抗战史》,国际影片公司编辑上映的《抗日战绩》、《八路军攻打平型关》,以及香港“青年摄影团”在延安拍摄的《延安内貌》(又名《西北线上》)。
从1931年至1945年,拍摄抗日新闻纪录片是多数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共识,成为新闻纪录片的主流,许多机构或个人都拍过以此为主题的影片。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个时期表现其他内容的新闻纪录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如风光片(《万里长城》,1931;《神秘的西藏》,1935),体育片(《中外足球比赛》,1931;《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1935),戏曲纪录片(《四郎探母》,1933;《斩经堂》,1937),社会新闻片(《杨虎城阅兵》,1934;《阮玲玉逝世新闻》,1935;《鲁迅先生逝世》,1936),企业纪录片(《中华之丝绸》,1932;《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1935;《胶济路客货运输设备及沿线风景》,1935),家庭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1934,刘呐鸥编导)。以上所列仅为30年代拍摄的部分影片,进入40年代之后这几类影片的数量更多。
教育片曾是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五大片种之一,在三四十年代获得了很大的发展。30年代,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教育电影推广处等机构热心于教育电影的制作,内容多为地理风光、国防常识、自然科学、工业生产、农事活动,其中的大多数影片由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的孙明经教授拍摄。1937年春夏,他自南京经江苏、山东、河北到达北平,又随西北考察团赴山西、察哈尔、绥远,沿途拍摄了数十部影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拍摄的《农人之春》,此片参加了1937年的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并且获得国际农村影片竞赛三等奖,这是中国纪录片首次参加国际影赛并获奖。
*
第4章 人民纪录电影的兴起(1938—1949)
在中国当代史上,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涵。抗日战争时期,一切主张抗日的人都属于人民范畴;解放战争时期,一切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人都属于人民范畴。人民电影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和成长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密切配合了党的中心任务。人民电影开始于新闻纪录电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制作的影片绝大多数是新闻纪录片。
人民纪录电影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世人瞩目之地,大批满怀抗日救亡热情的文艺工作者来到这里。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电影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红军长征途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而未能建立自己的电影机构,直到1938年才创办延安电影团。起初,袁牧之主持了电影团的创作活动,他在人力不足和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开始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工作。虽然此片未能完成,但从当时的拍摄情况和编导的总体构思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影片。
在吴印咸主持工作期间,延安电影团拍摄了新闻素材《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精神总动员大会》、《聂荣臻司令员检阅自卫队》、《晋察冀军区欢送参军》、《敌后报纸〈新长城报〉》、《敌后织布厂》、《唐县青年合作社》、《白求恩大夫》。1942年,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另一部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即《南泥湾》),反映了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和生产的情况。此后,电影团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拍摄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194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等新闻素材。这些新闻片和素材虽然数量不多,但发挥了新闻片的宣传鼓动作用。
在延安电影团进行拍摄活动的前后,多位外国记者来到陕北,拍摄了表现延安生活的新闻纪录片和素材,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拍过一些新闻电影素材,美国摄影师哈利·邓汉姆在这里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要给予还击》(1938),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曼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和《在中国》(1938)也拍摄了延安的场面。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在中国拍摄《四万万人民》(1938)期间,由于未能实现去延安拍摄的愿望,便将一台摄影机和数千英尺胶片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赠送给延安电影团。
1945年,拍摄新闻纪录电影的活动也在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展起来。新四军拍摄了新闻片《彭雪枫师长追悼会》,纪录片《新四军骑兵团》、《新四军的部队生活》。新四军在拍片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电影放映活动,为战士和群众服务。新四军的电影活动,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电影工作的重视和关怀。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这些活动的规模还很小,但取得的成绩是极其宝贵的。
人民纪录电影成长于解放战争的洗礼中。解放战争开始之后,人民纪录电影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标志是1946年成立的延安电影制片厂和东北电影制片厂。由于延安电影团的所有人员已前往东北接收敌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制片厂的全部人员是重新配备的,他们在尝试制作故事片《边区劳动英雄》(未完成)之后,很快转入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拍摄了新闻素材《保卫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1947年10月,延安电影制片厂结束之后成立的西北电影工学队,继续为人民电影事业输送新鲜血。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时不足200人,到1949年5月已发展到983人。建国前后,由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电影厂时都从东影抽调干部,故东影有“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称。东影在成立之初确定了以生产新闻纪录片为主的方针,从1947年初至1949年7月向东北各地派出32支摄影队,拍摄了30多万英尺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新闻纪录电影素材,这些素材被编入17辑杂志片《民主东北》(其中的13辑全部为新闻纪录片),第17辑《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全面记录了东北解放的过程。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以及建国初期收复国土的战役中,东影和北影向全国派出的摄影队有70多个(另一说法为101个),记录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各大战役。有些摄影师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在1948年9月拍摄锦州外围的义县战斗和攻克锦州的巷战中以及11月拍摄沈阳西区李普屯的战斗中,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萱和王静安先后壮烈牺牲。
1949年春,钱筱璋带领东影新闻片组的40余人于4月初进关,参加了建立北平电影制片厂的工作。此后,东影和华北电影队的新闻纪录片摄制工作转移到了北影。华北电影队是1946年成立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电影队的简称,被誉为驰骋在冀中平原的“大车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华北新闻》第1号。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华北电影队在石家庄有了固定厂址,成立了石家庄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华北新闻》第3号。随着北影的成立,石家庄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历史任务,多数人员参加了北影的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先拍新闻纪录片,以后拍故事片”的指示,北影迅速掀起了拍摄新闻纪录片的热潮,从1949年4月20日到10月1日制作完成了5部短纪录片(《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七一在北平》、《解放大原》和《淮海战报》),1部长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以及《简报》1至4号。其中,长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包括渡江作战、解放宁沪杭、国民党海军起义、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方进军等内容,受到了观众的极大欢迎和舆论的高度赞扬。1949年8月,随着“新闻电影工作总结会”召开,人民新闻纪录电影即将进入新时代。

⑷ 谁能推荐一些民国时期的影视剧来看

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有《闯关东》、《情深深雨蒙蒙》、《大宅门》、《金粉世家》、《像雾像雨又像风》这些电视剧都挺好看,下面是具体介绍。1、《闯关东》主演:李幼斌,萨日娜,小宋佳,朱亚文。故事时间:1904至九一八事变结束。闯关东是一个我国历史上一次大的人口迁移,该剧能让我们更了解这段历史,李幼斌演的深入人心。2、《情深深雨蒙蒙》主演:赵薇,苏有朋,林心如,古巨基,高鑫,李钰,寇振海,王琳。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作为90后的我都看过,而且之前各大卫视不定时的播放一下,尤其是可云的那一段让人心痛不已。3、《大宅门》主演: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杜雨露。故事发生时间在清末,民国,抗战,解放等,这是一部讲述老北京的电视剧,非常经典的北京味儿,豆瓣评分高达9.2,一群老戏骨,在塑造人物形象堪称经典。4、《金粉世家》主演:陈坤,董洁,刘亦菲,寇振海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03年的电视剧,那时候拍摄的电视剧“神仙姐姐”话刚初出茅庐呢,满满都是清纯的美,董洁也是美美的,陈坤也年轻而且剧中痞气十足,无论是服装还是人物,都值得观看。5、《像雾像雨又像风》主演:周迅,罗海琼,陈坤,陆毅,孙红雷,李小冉故事发生时间在三十年代,该剧主要讲述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华鑫钟表店的伙计陈子坤与店老板的女儿方紫仪相亲相爱,可因为结识了安琪而被牵连进一场生死官司里的一系列故事。
好看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有《来不及说我爱你》、《凤穿牡丹》、《金粉世家》、《情深深雨蒙蒙》、《像雾像雨又像风》。1、《来不及说我爱你》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改编自匪我思存同名小说《来不及说我爱你》,由钟汉良、李小冉、寇振海、归亚蕾、谭凯、齐芳、孙玮主演。该剧讲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一方军阀少帅慕容沣和富商之女尹静琬从相遇、相爱再到被迫分离的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2、《凤穿牡丹》《凤穿牡丹》由香港导演曾丽珍执导,李小冉、刘恺威、应采儿、李子雄、谭凯联袂主演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战乱纷飞的民国初期苏州刺绣世家郁府和北平纺织望族霍府两大家族,围绕“凤穿牡丹”刺绣秘技传承与超越展开的一场争夺,在经历了兴盛衰落、聚散纷争、家国变迁后,两家人终于放下恩怨,领悟出了“凤穿牡丹”大爱的真谛。3、《金粉世家》《金粉世家》是由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李大为执导,陈坤、董洁、刘亦菲主演的民国爱情剧。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之间的爱情故事。4、《像雾像雨又像风》《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一部由赵宝刚执导,由陈坤、罗海琼、周迅、陆毅等联袂主演的一部凄美爱情故事题材电视剧。该剧主要讲述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华鑫钟表店的伙计陈子坤与店老板的女儿方紫仪相亲相爱,可因为结识了安琪而被牵连进一场生死官司里的一系列故事。5、《情深深雨蒙蒙》该剧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地方军阀陆振华(寇振海饰)带着一家老小逃亡到上海,在法租界定居。他的九姨太雪琴(王琳饰)为人专横跋扈,将八姨太文佩(徐幸饰)母女、李副官(曹秋根饰)一家逐出陆家。这两家人一时失去经济来源,日子贫困窘迫。文佩的女儿依萍(赵薇饰)找上门去向父亲讨要生活费,与雪琴发生冲突,遭父亲鞭打,就此立下了复仇之志。
好看的民国电视剧有《民国往事》、《金粉世家》、《京华烟云》、《蔡锷与小凤仙》、《西关大少》。1、《民国往事》:《民国往事》是海润影视和润亚传媒联合出品的四十集年代题材电视剧,由连奕名执导,连奕名、黄志忠、赵会南、苗圃等主演。这部电视剧的看电视该剧以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三个结义兄弟,因各自信念的不同而逐渐产生分歧,从而不断争斗的传奇故事。2、《金粉世家》:《金粉世家》是由李大为执导,陈坤、董洁、刘亦菲、徐露领衔主演的民国爱情剧,于2003年3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全国首播。这部电视剧的看电视该剧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之间的爱情故事。3、《京华烟云》:《京华烟云》是由张子恩执导,赵薇、潘粤明、黄维德、邱琦雯、陈宝国主演的民国剧,于2005年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部电视剧的看电视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北平姚家、曾家和牛家三大家族之间的情感纠葛的故事。4、《蔡锷与小凤仙》:《蔡锷与小凤仙》是2009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民初电视剧,由黄伟声监制,刘松仁、周海媚、田蕊妮、马国明、梁靖琪、汤盈盈领衔主演。此剧为2009年节目巡礼剧集之一及2009无线节目精选第二季剧集之一。这部电视剧的看电视讲剧述近代名将蔡锷推翻洪宪帝制的不朽事迹,以及他跟名妓张凤云的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5、《西关大少》:《西关大少》是由刘松仁、赵雅芝、张智霖、佘诗曼等领衔主演的香港TVB制作出品的民初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看电视该剧讲述了在二十年代的广州一家名为广运船行的故事,广运船行已传至三代,业务已经蒸蒸日上,树大招风,外人垂涎,虎视眈眈,周家各方人也明争暗斗,一切恩怨情仇由些而起。
《橘子红了》、《像雾像雨又像风》、《侬本多情》、《大丫鬟》、《大宅门》这五部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比较好看。这些电视剧都是获得过大奖的,剧情跌宕起伏,十分精彩,明星阵容也很强大。一、《橘子红了》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这部电视催人泪下,周讯、黄磊等人的表演也很到位 。二、《像雾像雨又像风》《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一部由赵宝刚执导,由陈坤、罗海琼、周迅、陆毅等联袂主演的一部凄美爱情故事题材电视剧。该剧主要讲述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华鑫钟表店的伙计陈子坤与店老板的女儿方紫仪相亲相爱,可因为结识了安琪而被牵连进一场生死官司里的一系列故事。情节设计很抓人,而且每个人物都很有特色。三、《侬本多情》故事讲述了1937年上海沦陷,穷家女香雪儿的温柔婉约迷倒了出自豪门的张桂庭,由贵家子变成一个穷丈夫。在敌蹄肆虐困顿的生活中,她被丈夫抛弃和孩子分离,种种大计挫折让她突然发现原来女人要想有尊严地生活,出卖自己的灵魂,最后在真爱召唤下,她得到了重生。电视情节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四、《大丫鬟》清末,青城县洛水村。秦月香为保护女儿采青误杀桑老三,被知县萧汝章利用,将月香的旧主子、采青生父青城富商沈渊卷入是非漩涡。润雪陪采青执月香血书投奔沈渊,被沈渊妻玉茹扣押信物,采青、润雪入沈府当丫环,与大小姐沈流云、二少爷沈流年一同长大,流云处处刁难采青,而流年却对采青情愫暗生,时时维护。内容特别感人,别看采青只是个丫鬟,其实看得比谁都明白五、《大宅门》1912年,七爷白景琦在山东创立了黑七堂中药铺。当时军阀主政,社会混乱,黑帮、土匪巧取豪夺,民不聊生。白景琦经历种种明争暗斗,刀光剑影,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七爷的发小兄弟田子行能力超群,野心勃勃,他利用七爷的信任暗中屡屡得手。七爷爱上了年轻貌美、留学回国的女医生路青青。七爷和田子行两个男人开始了正与邪、善与恶的殊死较量。把当时的无可奈何演的淋漓尽致,看里面的老戏骨演戏就是一种享受。选择技巧:1、看影评可以去影视版块等一些影视推荐、评论网站看某剧评分,得分高者,一般可看性也高。但也存在着由于评分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以及观剧时的不同感受,造成本来不怎么好的剧却得到很高的评分。2、看明星囗碑比较好的演员、导演、监制、编剧、武术或动作指导来选剧,比较有保证。
个人推荐的经典的电视剧有:《烽火佳人》、《像雾像雨又像风》、《橘子红了》、《金粉世家》、《来不及说我爱你》。1、《烽火佳人》烽火佳人是由香港导演袁英明执导的一部民国激战年代情感大剧,由舒畅、陈键锋、乔振宇主演本剧讲述了在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清末的格格经历家族落魄后,坎坷中成为女强人的成长史,融合了家族对抗、复仇等剧情。2、《像雾像雨又像风》《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一部由赵宝刚执导,由陈坤、罗海琼、周迅、陆毅等联袂主演的一部凄美爱情故事题材电视剧。该剧主要讲述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华鑫钟表店的伙计陈子坤与店老板的女儿方紫仪相亲相爱,可因为结识了安琪而被牵连进一场生死官司里的一系列故事。3、《橘子红了》《橘子红了》是一部由李少红执导,归亚蕾、周迅、黄磊、寇世勋等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改编自琦君所著的《橘子红了》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4、《金粉世家》《金粉世家》是由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李大为执导,陈坤、董洁、刘亦菲主演的民国爱情剧。2003年3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全国首播。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之间的爱情故事。5、《来不及说我爱你》改编自小说《碧甃沉》,该剧由北京光彩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共同出品,曾丽珍执导,钟汉良、李小冉、寇振海、归亚蕾、谭凯、齐芳、刘澍颖主演。 该剧讲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一方军阀少帅慕容沣和富商之女尹静琬从相遇、相爱再到被迫分离的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看电视剧的注意事项1、忌音量过高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而且容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2、忌光线过暗晚上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3、忌坐姿不正看电视时坐姿不正容易让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⑸ 中国有哪些电影是根据外国文学改编的呢

1920《车中盗》 任彭年 美国侦探小说《焦头烂额》中《火车行动》
1921 《红粉骷髅》 管海峰 法国侦探小说《保险党十姊妹》
1925 《小朋友》 张石川 法 国 埃 克 多 · 马 洛 小 说 《 苦 儿 流 浪 记 》
1926 《一串珍珠》 李泽源 法国莫泊桑小说《项链》
1926 《空谷兰》上下 洪深、张石川 日本黑岩泪香小说《野之花》
1926 《忏悔》 卜万苍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26 《不如归》 杨小仲 日本德富芦花同名小说《不如归》
1926 《伪君子》 侯曜 法国莫里哀同名作品及参照易卜生《社会栋梁》 、 《少年党》
1927 《女律师》 裘芑香、李萍倩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
1928 《少奶奶的扇子》 张石川 英国王尔德话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1928 《卢鬓花》 但杜宇 英国小说《侠盗罗宾汉》
1928 《就是我》 朱瘦菊 陈冷血翻译的小说《火里罪人》
1928 《飞行鞋》 潘垂统 德国格林童话《罗仑》 、 《五月鸟》
1930 《野草闲花》 孙瑜 受法国小仲马小说《茶花女》和美国影片《七重天》的影响创作
1930 《桃花湖》 郑正秋 “根据某西洋通俗小说改编的一个多角恋爱的香艳故事” 2
1931 《福尔摩斯侦探案》 李萍倩 英 国 作 家 柯 南 · 道 尔 同 名 小 说
1931 《恋爱与义务》 卜万苍 波兰女作家华罗琛夫人中文同名小说
1931 《杀人的小姐》 谭志远、高梨痕 日本话剧《血蓑衣》
1931 《亚森罗宾》 李萍倩 英国侦探小说《亚森与罗宾》 3
1931 《一剪梅》 卜万苍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维罗纳二绅士》
1932 《一夜豪华》 邵醉翁 法国莫泊桑小说《项链》
1933 《前程》 张石川、程步高 詹宁的《父子罪》
1933 《爱拉廷》 叶一声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中的一个故事
1934 《三姊妹》 李萍倩 日本作家菊池宽通俗小说《新珠》
1936 《狂欢之夜》 史东山 俄国果戈里原著《钦差大臣》
1936 《到自然去》 孙瑜 英 国 詹 姆 斯 · 巴 雷 的 话 剧 《 可 敬 的 克 莱 顿 》
1937 《摇钱树》 谭友六 爱 尔 兰 剧 作 家 西 恩 · 奥 凯 西 的 《 求 诺 和 孔 雀 》
1937 《永远的微笑》 吴村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37 《石破天惊》 但杜宇 英 国 侦 探 小 说 《 福 尔 摩 斯 探 案 集 · 罪 薮 》
1938 《艺海风光》 朱石麟、贺孟斧、司徒慧敏 法国梅立克小说
1938 《茶花女》 李萍倩 法国小仲马原著《茶花女》
1939 《少奶奶的扇子》 李萍倩 英国王尔德话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1939 《金银世界》 李萍倩 法国作家巴若莱剧本《托帕兹》
1939 《女大思嫁》 (港) 君啸 法 国 勒 内 · 福 舒 瓦 话 剧 《 油 漆 未 干 》
1940 《魂归离恨天》 (港,粤语片) 许啸谷 英 国 艾 米 丽 · 勃 朗 特 小 说 《 呼 啸 山 庄 》
1940 《从心所欲》 (港) 赵树芹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错误百出的喜剧》
1940 《中国野人王》 (港) 侯曜、尹海清 1914 年 美 国 埃 德 格 · 莱 斯 · 伯 洛 兹 小 说 《 泰 山 历 险 记 》
1940 《中国白雪公主》 吴永刚 德国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1941 《古国人妖》 (港) 叶蕾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41 《雪姑七友》 (港) 任护花 德国格林童话
1941 《复活》 梅阡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42 《四姊妹》 李萍倩 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
1943 《红粉知己》 吴文超 英 国 小 说 《 简 · 爱 》
1943 《情潮》 岳枫 俄 国 托 尔 斯 泰 小 说 《 安 娜 · 卡 列 尼 娜 》
1943 《日本间谍》 袁丛美 意大利范斯伯《神明的子孙在中国》
1946 《大雷雨》 (港) 陈铿然 俄国话剧《大雷雨》
1947 《新天方夜谭》 (港) 但杜宇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47 《黄金潮》 (港,粤语片) 左几、谭新风 俄国果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47 《母与子》 李萍倩 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无罪的人》
1947 《假面女郎》 方沛霖 法国巴尔扎克小说《伪装的爱情》
1947 《春残梦断》 马徐惟邦、孙敬 俄国屠格涅夫小说《贵族之家》
1947 《夜店》 佐临 苏联高尔基话剧《在底层》
1948 《哑妻》 吴仞之 法 国 安 纳 托 里 · 法 朗 士 同 名 舞 台 剧
1948 《再生缘》 (港) 洪仲豪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48 《蝴蝶夫人》 (港) 黄岱 美国隆格《蝴蝶夫人》
1948 《妙手偷香》 (港) 吴回 俄国果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48 《相思债》 (港) 胡心灵 根据 1943 年由易卜生的《娜拉》改编的舞台剧《妻》改编
1949 《荡妇心》 (港) 岳枫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49 《欢天喜地》 郑小秋
脱胎于舞台剧《镀金》 , 《镀金》根据 19 世纪法国剧作家
腊皮施的三幕喜剧《迷眼的沙子》改编
1949 《望穿秋水》 张石川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同名戏剧
1949 《表》 佐临 苏联作家安德莱耶夫同名小说
1950 《豪门孽债》 (港) 刘琼 苏联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1950 《油漆未干》 (港) 欧阳予倩 法 国 勒 内 · 福 舒 瓦 话 剧 《 油 漆 未 干 》
1951 《月宫宝盒》 (港,粤语片) 叶一声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51 《宝剑明珠》 (港,粤语片) 吴文超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51 《银河飞马》 (港,粤语片) 叶一声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51 《花姑娘》 (港) 朱石麟 法国莫泊桑小说《羊脂球》
1951 《只不过是爱情》 韩义 波兰女作家华西列夫斯卡亚同名长篇小说
1952 《美国之窗》 佐临、石挥、叶明 狄豪里赤纳原著
1952 《到处惹人怜》 (港) 李晨风 法 国 埃 克 多 · 马 洛 小 说 《 苦 儿 流 浪 记 》
1952 《珍珠泪》 (台) 尹海清 美 国 约 翰 · 斯 坦 贝 克 《 珍 珠 劫 》
1952 《不知道的父亲》 (港) 舒适 苏联 Vasi l y Shkvarki n 话剧《不知道的父亲》
1953 《双雄斗志》 (港) 吴回 英 国 柯 南 · 道 尔 小 说 《 福 尔 摩 斯 探 案 》
1953 《神灯》 (港) 陈焕文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54 《小白兔》 孙维世 苏 联 谢 · 米 哈 尔 柯 夫 小 说 《 神 气 活 现 的 小 白 兔 》
1954 《大地》 (港,粤语片) 李晨风 美国赛珍珠小说《大地》
1954 《如此人生》 (港) 周诗禄 苏联高尔基话剧《在底层》
1955 《孤星血泪》 (港) 珠玑 英国狄更斯小说《孤星血泪》
1955 《蝴蝶夫人》 (港) 易文 美国隆格《蝴蝶夫人》
1955 《自君别后》 (港) 王引 美国隆格《蝴蝶夫人》
1955 《同林鸟》 (港) 陶秦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5 《杨贵妃》 (港,与日本合拍) 沟口健二 日本川口松太郎小说
1955 《视察专员》 (港) 黄域 俄国果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55 《天长地久》 (港) 李铁 美国德莱塞小说《嘉丽妹妹》
1955 《春残梦断》 (港) 李晨风 俄 国 托 尔 斯 泰 小 说 《 安 娜 · 卡 列 尼 娜 》
1955 《复活》 (港,粤语片) 陈文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55 《茶花女》 (港) 易文、张善琨 法国小仲马原著《茶花女》
1955 《黛丝姑娘》 (台) 蒋伟光 英国哈代小说《黛丝姑娘》
1956 《雨夜花》 (台) 邵罗辉 日本川口松太郎小说《爱染桂》
1956 《表错情》 (港) 刘芳 英国莎士比亚《错误百出的喜剧》
1956 《馥兰姐姐》 (台) 莫康时 美 国 路 易 斯 · 阿 尔 阿 特 小 说 《 小 妇 人 》
1956 《梅姑》 (港) 严俊 英 国 小 说 《 简 · 爱 》
1956 《花落又逢君》 (港) 陶秦 法国小仲马原著《茶花女》
1956 《杏花溪之恋》 (港) 王引 美国温索尔小说《琥珀》
1956 《娇娇女》 (港) 黄岱 法国法朗士话剧《哑妻》
1956 《奇人奇遇》 (港,粤语片) 吴回 俄国果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57 《魂归离恨天》 (港,粤语片) 左几 英 国 艾 米 丽 · 勃 朗 特 小 说 《 呼 啸 山 庄 》
1957 《小妇人》 (台) 吴回 美 国 路 易 斯 · 阿 尔 阿 特 小 说 《 小 妇 人 》
1957 《亡魂谷》 (港) 严俊 美国维度小说《太阳浴血记》
1957 《月落乌啼霜满天》 (港) 严俊 苏联高尔基话剧《在底层》
1958 《一夜风流》 (港) 卜万苍 俄国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1958 《情窦初开》 (港) 朱石麟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8 《生死恋》 (台,台语片) 白克 法国小仲马原著《茶花女》
1958 《母子泪》 (台,台语片) 宗由 日本黑岩泪香小说《野之花》
1959 《苦儿流浪记》 (港) 卜万苍 法 国 埃 克 多 · 马 洛 小 说 《 苦 儿 流 浪 记 》
1960 《香闺春情》 (港) 费鲁伊 法 国 罗 曼 · 罗 兰 小 说 《 约 翰 · 克 里 斯 多 夫 》
1960 《春潮》 (港) 陶秦 俄国屠格涅夫小说《春潮》
1960 《慈母心》 (台) 左几 挪威易卜生《群鬼》
1960 《错恋》 (台) 李搏秋 日本小说家竹田敏彦著《眼泪之责任》
1960 《以革命的名义》 李恩杰、史大千 苏 联 米 · 沙 特 洛 夫 的 话 剧 《 列 宁 与 第 二 代 》
1961 《一夜难忘》 (港) 李晨风 英国哈代小说《黛丝姑娘》
1961 《爱的教育》 (港) 钟启文 意大利亚米契斯小说《爱的教育》
1963 《阿里巴巴 40 大盗》 (台) 洪信德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63 《一千零一夜》 (台, 台语戏曲片) 洪信德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
1964 《金色夜义》 林福地 日本尾崎红叶小说《金色夜义》
1964 《李善子》 (未发行) 郑君里 朝鲜赵白岭话剧《红色宣传员》
1965 《都市狂想曲》 (港) 吴家骧 俄国果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65 《地狱新娘》 (台,台语片) 辛奇 英 国 维 多 利 亚 · 浩 特 的 《 米 兰 夫 人 》
1966 《恋爱情报站》 (台) 李锡津 日本三浦绫子小说《冰点》
1966 《艳火》 (台) 罗文忠 日本小说《男之罪孽》
1966 《零下三点》 (台) 郭南宏、金溪 日本三浦绫子的小说《冰点》
1967 《女人 女人》 (港) 吴家骧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话剧《大雷雨》
1970 《寻母三千里》 (台) 高仁河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第 33 篇
1970 《昨天今天明天》 (港) 龙刚 法国加谬小说《瘟疫》
1976 《一磅肉》 (港) 胡小峰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
1980 《假如我是真的》 (台) 王童
根据大陆沙叶新等同名舞台剧改编,该剧又脱胎于俄国果
戈理原著《钦差大臣》
1983 《南京的基督》 (台) 王菊金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同名小说
1990 《血色清晨》 李少红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1993 《诈骗犯》 沈耀庭 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小说《敦厚的诈骗犯》
200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徐静蕾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
2006 《夜宴》 冯小刚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2006 《喜玛拉雅王子》 胡雪桦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⑹ 关于孙中山的电影有哪些(急用)

1、《十月围城》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2、《孙中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丁荫楠执导的传记影片,由刘文治主演,王诗槐、张燕等出演,于1986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孙中山为建立富强民主的中国而不懈奋斗,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故事。

3、《第一大总统》是由王才涛指导,邱心志、聂玫、韩庚、田亮、张峻宁、熊乃瑾、周一围、张颂文等主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影片作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片,讲述伟人孙中山从开始革命到生命走向死亡的一个人生历程的故事。

4、《建党伟业》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 。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5、《走向共和》该剧由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杨猛等主演。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