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老电影蒋介石
扩展阅读
国产丝袜绿岛电影院 2024-04-24 21:40:40
1280vip电视剧电影 2024-04-24 21:26:36

老电影蒋介石

发布时间: 2022-10-08 05:28:58

Ⅰ 电影中将介石为什么老拄着拐杖

最开始蒋介石不是真的需要拐杖,只是文明杖,当时西方文化盛行,认为这样很有礼貌是绅士。后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后背重伤,终身不愈,后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搀扶走路

Ⅱ 将介石的拌演者是谁

1孙飞虎,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分配到贵州省话剧团工作,在80年代前,孙飞虎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1979年,剧本《西安事变》出炉,随后各地话剧团都在排演这部话剧,而孙飞虎,就在贵州团的《西安事变》里扮演蒋介石。198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投拍电影《西安事变》,请来了北影厂著名导演成荫,在选择蒋介石这个人物扮演者时,参考了各地话剧团中扮演他的演员,在见过了孙飞虎的剧照之后,导演一锤定音,选定孙飞虎来扮演这个角色,在《西安事变》里孙飞虎凭借着深厚的演技给观众展现了一个鲜活走下书本的蒋介石形象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从此走上了特型人物之路,成为了中国银幕上的“第一蒋介石”,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老谋深算,霸气十足。2011年在停止扮演蒋介石10年后,孙飞虎在上海戏剧学院创作的话剧《黎明1949》里再度出演蒋介石,虽然年近古昔,但依稀能从剧照里看见当年孙飞虎的风采。

2赵恒多,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生从事军队文艺工作,1978年在电影《大渡河》里首次扮演蒋介石,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蒋介石的艺术形象。1986年在电影《血战台儿庄》里扮演蒋介石获得小百花奖最佳男配角,1990年在战争巨片《大决战》选角中击败了热门孙飞虎在剧中扮演蒋介石,赵恒多的形象与蒋介石本人相差较远,但军人气质很浓,这也是赵老的优势,2000年在拍摄完电影《肝胆相照》后,赵老罹患癌症于2001年去世。

3许道临,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80年代中期开始扮演蒋介石,曾经在《非常大总统》、《宋庆龄和她的姊妹》、《张学良将军》、《新四军》、《中国命运的决战》等影视剧中扮演不同时期的蒋介石,成为当时观众口中的“第三号蒋介石”,许道临扮演的蒋介石多脾气暴躁,没有大人物风度,与孙飞虎、赵恒多相差太多。

4马晓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上世纪80年代在《开枪!为他送行》、《代号213》、《快乐的单身汉》、《喜盈门》等影片中塑造了地下党、军官、工人、农民的一系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被电影观众熟悉和喜爱,最近几年在央视历史剧《延安颂》、《解放》、《东方》等中扮演蒋介石,是最近几年来上镜最频繁的“委座”,对蒋介石在败退大陆时的心态也把握的很好,不过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书生气太浓,再加上普通话配音让人感觉眼前的形象不是“总裁”

5陈道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这位的名气就不用多介绍了,越王勾践、明朝天启皇帝、清朝康熙、同治、溥仪皇帝,巴黎和会谈判代表顾维钧等等,这些形象已经证明了陈道明的演技,他扮演的蒋介石同样沉稳带着霸气,但任然缺少军人气质。

6郑玉,新疆伊犁话剧团演员,他是《七七事变》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吉星文团长,也是《铁血》里扬威异国的海鸥将军戴安澜,还是《长征》里丢官丢职的王家烈和《延安颂》里阎锡山的高级幕僚杨爱源。国民党高级将领专业户终于登上了党国政权最高峰,成了《西安事变》和《红色摇篮》里的委员长,郑玉的戏路很广,他可以是《历史的天空》的“叛徒”李文彬也可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一身正气的杨廷鹤。

7吴兴国,台湾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曾经在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中饰演许仙。在《宋家皇朝》和《谁主沉浮》两部电影里扮演蒋介石,以台湾人的视角来进行表演。给人们感觉不同。

8杜雨露,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演技不错的杜雨露之前塑造的白颖宇、张廷玉等人物都是正气凛然的角色,在《红日》、《东方红1949》却以蒋介石的老奸巨猾形象出现,可惜相貌与蒋相差太远,而且其东北口音总让观众感觉不到蒋介石的气质所在。

9潘勇,四川人艺演员,只在两部影视剧里扮演过蒋介石,分别是《朱德元帅》和《中原突围》,演技一般,形象也不行。

10沈保平,河南话剧院演员,扮演蒋介石之前多以古装形象出现在影视剧中,扮演的扮演的蒋介石中规中矩。

Ⅲ 《血战台儿庄》蒋介石扮演者是谁,

《血战台儿庄》蒋介石扮演者是赵恒多。

赵恒多(1930—2001),男,1930年10月生于河南确山,中国电影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历任文工团员、总政治部话剧团演员。

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首次饰演蒋介石。

197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专饰蒋介石。

人物评价:

赵恒多扮演蒋介石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声誉。他经常听到人们的赞誉和掌声,看到影迷们的笑脸和鲜花。他接到的片约也越来越多。他参加过许多大片的拍摄,却没有因此而鄙薄群众文艺活动,从不计较演出条件,也不要求任何报酬,连他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都是自己准备,自己携带。

Ⅳ 电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电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刘伯承(傅学诚 饰),毛泽东(韩适 饰),朱德(刘怀正 饰),周恩来(赵申秋 饰),蒋介石(赵恒多 饰), 赵剑峰(陈宝国 饰), 沈晓莹(赵娜 饰)。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电影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

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4)老电影蒋介石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长征途中,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情下,来到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群山之中。此时,蒋介石已布重兵数万,和红军拉开决战架式,妄图让毛泽东做当年的石达开。

敌情重重,风声鹤唳,毛泽东(韩适 饰)、周恩来(赵申秋 饰)、朱德(刘怀正 饰)、刘伯承(傅学诚 饰)等红军高级将领临危不惧,紧急布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作战方案。

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另一路飞夺泸定桥。蒋介石随既调整方案,妄图分割围歼渡河红军,毛泽东将计就计,分兵几路迷惑敌人,当蒋明白过来,临阵换将,令川军何湘辉(李宁 饰)部回援泸定时,泸定桥头已被红军占领并控制,当蒋来电询问守桥情况时,一切已晚矣。

Ⅳ 电影一九四二想表达什么

《一九四二》是一部透过“三年灾害”铭心刻骨的故事,导演想表达在面对生存的时候的复杂人性。

《一九四二》是“冯氏悲剧”里第一部不再嬉笑怒骂的电影,在保证了影片商业性、娱乐性、可看性的同时,还原了历史,值得推荐。

Ⅵ 《建国大业》影片的看点

一、大腕云集

《建国大业》演员阵容可用“星光熠熠”来形容,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实力明星。除了主角张国立、唐国强,参与主演的有刘劲、刘沙、王学圻、陈坤、修宗迪、王伍福、许晴、王健、邬君梅、王冰、王鑫,而姜文、葛优、孙红雷、刘德华、陈凯歌、冯小刚、陈道明、陈宝国、尤勇、冯远征、陈好、侯勇、江珊等都将在片中友情出演,分别对位扮演重量级政治人物。 另外还有国内顶级幕后制作团队,如金牌编剧王兴东,金牌音乐才子申宝峰,金牌摄影指导赵晓时,金牌化妆师王希钟都倾情加盟此片,使《建国大业》更加金碧辉煌。

二、张国立陈坤演蒋氏父子

蒋介石由张国立扮演,这是他的首次挑战,而陈坤出演蒋经国,与张国立上演一场父子戏。毛泽东则由“专业户”唐国强扮演。

三、陈凯歌冯小刚甘心当绿叶

陈凯歌、冯小刚等导演加盟出演,让这部题材沉重的主旋律电影陡增看点。 陈凯歌、冯小刚则将在影片里客串政协委员。

北京拍摄情况

由中国电影集团摄制的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开拍以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该片聚集了众多大腕,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2009年2月,片方在怀柔影视基地组织了首次探班,现场拍摄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拍摄还原历史

连续张涵予在《建国大业》中饰演解放军战士[2]两天下雪,怀柔影视基地也一片银装素裹。记者进入拍摄现场时,工作人员一再叮嘱,一定要跺跺脚再进去,免得在刚刚打扫好的通道上再踩上雪。而这个通道,就是片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人物步入七届二中全会会场的通道。

1949年解放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建国大业》的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包括每个人的入场顺序、谁跟谁一起入场、每个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等。记者在现场看到,“贺龙”入场时,竟然一直朝着摄像机方向走,过了会议室的门也没进去,后来发现之后,自己边笑边往回走。据导演介绍,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现场有人摄像,贺龙一直对着镜头走,后来发现自己走错后,笑着返回。

大腕精益求精

《建国大业》聚集了众多的大腕明星,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大腕都非常认真,听从导演指挥,唐国强和刘劲在拍摄完一个镜头后,就赶紧看镜头回放,生怕不满意。在进入会场之前,唐国强、刘劲等都已经在跟导演组讨论每一个细节,具体到当时的面部表情,唐国强也不忘跟导演组确认。在拍摄完毕后,唐国强和刘劲还专门到机器上看镜头的回放,直到觉得自己的表演还比较满意后,才放心地离开。

《建国大业》在北京的拍摄完成后,2月21日起,剧组将转战南京进行拍摄,随后,还将在上海取景拍摄。

明星“跪求”小角色 张国立愿私人投资
《建国大业》投资是3000万,但请的明星不仅大牌而且众多,剧组还要转战几个地方拍摄。黄建新导演透露,其实大部分演员都是义务演出。

黄建新说,现在都还有不少大牌明星打来电话,要求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角色,而且根本不问酬劳。
《建国大业》不来重庆拍 称高楼多场景难还原
《建国大业》的时间跨度为1945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是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城市,但遗憾的是剧组不会来重庆拍摄,导演表示,重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很难还原当时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建国大业》中有不少在重庆发生的情节,包括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历史性会晤、双十协定的签订等。但是,这些戏都不会来重庆取景。据了解,其中八路军办事处的一些戏份是在北京搭景拍摄的。

导演黄建新告诉记者,之前他们来重庆选过景,也看过红岩村、南山蒋介石旧居等地,但是都很难令他们满意。黄导称,虽然这些建筑本身都还在,在里面拍一些戏份也可以,但是这些建筑多被一些高楼和现代建筑包围,拍摄起来很容易穿帮,所以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

除了搭景外,有些重庆的戏份则需要电脑制作,黄建新透露,他们很想要一组1946年的重庆夜景镜头,但是现在已经拍不出来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用电脑制作的方式完成,这也是该电影中为数不多的需要电脑特技和电脑合成的部分。

葛优演我军团长

导演黄建新透露,葛优的角色也已经确定,是演共产党的一个团长,而且同样很有幽默感。

在第一批阵容公布后,就有说法称,张国立、陈坤、刘德华都演出国民党人物,那边的明星阵容过于强大了,黄建新导演也笑称:“葛优要演我军,要增强我军的明星阵容。”黄导透露了葛优的一段台词和场景,相当有喜感。大意是:葛优下面的一个排长向他报告,说前面有家地主的院子很大,又很坚固,大炮都打不过去,结果葛优过去发现:“这不是北京城墙吗?怪不得那么结实。”黄导称,虽然这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但是他们希望拍出新意,能让更多观众喜欢。

唐国强: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唐国强谦虚地称,不管演多少次毛主席,自己都不是大明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这次演毛主席会有什么不同,唐国强称,其实每个阶段对角色理解和演绎都会有所不同。唐国强还透露,他担任导演的5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也刚刚杀青,该剧也是建国60周年的献礼剧。

出演周恩来的刘劲也笑称,自己跟唐国强合作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每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南京拍摄情况

中影集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因为请到了众多大腕客串,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张国立(饰蒋介石)、陈坤(饰蒋经国)、冯小刚(饰杜月笙)、邬君梅(饰宋美龄)等人的戏份均在南京。剧组从2月22日起转场南京后,一直“封闭式”拍摄,与媒体玩“躲猫猫”。不过,“树大招风”,剧组还是泄露了行踪,南京期间在美龄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陵取景,拍摄重要戏份。

张国立邬君梅见外宾 美龄宫戏份一天半

《建国大业》来南京拍摄的“国军”部分,不用说,中山陵、美龄宫、总统府这些重要的与民国历史有关的建筑都会被摄入镜头。由于导演向剧组所有成员发下“禁令”,要求不能向媒体透露任何讯息。所以,本地媒体一直未能得知剧组的具体行程。美龄宫负责人表示,这里的拍摄进行了一天半,已经结束。

据了解,美龄宫主要拍摄的是蒋介石(张国立饰)和宋美龄(邬君梅饰)在这里与一个美国使者的会面。“邬君梅演宋美龄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氏三姐妹》中也演过,我觉得很像。”一位工作人员对比宋美龄的画像笑着告诉记者。

南大取景大学生热议 “蒋介石”张国立受期待

《建国大业》在南京的行程紧凑,2月25日上午完成美龄宫戏份后,立刻转场南大,在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附近拍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是户外拍摄,引起了来往学生的追捧与围观。当看到穿着马褂便服的“蒋介石”张国立出场时,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拿出手机拍照,并及时地在南京大学小百合网站上发布并讨论。

不少学生表示张国立形象气质与蒋介石还蛮相似,令人期待,可惜“造型太过单一了,不出意外地就那么几套衣服。”南大学子对于该片在学校取景很是自豪,“要是全在学校拍就好了,可别是只拍一两个场景就算了。招群众演员的话,我们可以上一把镜头。”也有学生担心,“别破坏了学校的环境啊!”不过,这一点学生倒是多虑了,2月26日有记者再次来到南大拍摄场地时,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出任何剧组停留过的痕迹。

而据校方负责人介绍,3月6日《建国大业》到南大再次拍摄。

东大老图书馆变成上海洋行 冯小刚陈坤戏份少

“《建国大业》怎么在南大拍? 我们东大才是‘中央大学’旧址啊?”一位东大学生在论坛上质疑。有意思的是,《建国大业》并没有遗忘东大,一大早,印着“中影集团”“建国大业剧组”字样的三十余辆车就开进了东大四牌楼校区。气势很大,把来往的学生都“震住”了。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以前还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剧组进来过呢!”不过,《建国大业》相中的,倒不是东南大学是“中央大学”旧址,而是看中了该校室内装修中的老图书馆。剧组将二楼进行了改造,将三百多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一个旧上海洋行,并拍摄了几个重要的上海滩镜头,“杜月笙(冯小刚饰)和蒋经国(陈坤饰)见面的戏,上海滩黑社会的一些戏,都在这里拍了。”

一位剧组成员告诉记者。杜月笙和蒋经国上午的戏拍得十分顺利,导演黄建新很是满意,因此很快就结束了。冯小刚和陈坤进场化妆拍毕后,立刻乘车离开了拍摄现场,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两人又来去匆匆,并未引起太多注意。雨越下越大,这里仍然打着强光灯,亮如白昼,数位工作人员把守门口,拦住想进去看热闹的学生。不断有穿中山装或穿黑衣戴礼帽的演员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据剧组人士介绍,现在拍的是些过场戏,洋行里一些黑衣打手(杜月笙的手下)在讨论和转移财产,戏不重,但蛮磨时间,因为导演要求高。天色渐晚,雨也越下越大,而剧组丝毫不见收工的样子,倒是后勤及时地送来了简单的晚饭。

中山陵总统府迎接剧组 场景猜测:别陵与南京解放

现场一位自称演“记者”的中年演员笑着告诉记者,“明天(2月28日)就转去中山陵了。”至于去中山陵拍什么戏,剧组不肯透露。

不过,《建国大业》既然讲的是“新中国成立”,想必要拍摄蒋介石“别陵”的场面。而蒋介石最后一次去中山陵,是在1949年1月16日,“下野”前夕。专家介绍,蒋介石在日记里还写到,当日“正午到陵墓谒陵默祷此为离京别陵之纪念也。”结果,这次“别陵”成了“辞庙”,从此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看见中山陵了。这么有意味的镜头,时间和气候也与现在相当,想必影片不会错过。另一个影片要重现的镜头该是“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南京长江路上的292号大院翻开它新的一页。

总统府工作人员介绍,《建国大业》剧组将在3月1日与总统府签约,进场拍摄。

上海拍摄情况

《建国大业》在完成了北京、南京两地的拍摄后,《建国大业》3月上旬转景上海。据悉,包括最新加盟的黎明在内的众多大腕的戏份,都在上海完成。

黄建新赞上海老建筑保护到位

2月中旬,《建国大业》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到场的全明星阵容加上总导演韩三平许诺的众多将加盟的演员,使得该部献礼片堪比投资上亿的“大片”。转景南京后,饰演傅作义之女的陈好、饰演国民党播音员的黄圣依等众多演员的戏份逐一杀青。而在3月6日,剧组完成蒋介石赴台湾前与儿子蒋经国、爱将陈诚告别的一场重头戏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景上海。

由于上海在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全国各阶层团结合作的中心,因此《建国大业》在上海的取景将长达一个月。除了饰演宋庆龄的许晴将在上海完成主要戏份,饰演毛人凤的姜文、饰演“卧底”的陈道明、饰演共军团长的葛优等人的主要戏份也都在上海拍摄。

《建国大业》在上海的首场拍摄于科学会堂内进行,剧组还进入驻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此外,上海的众多花园洋房也将成为《建国大业》的外景地。该片导演黄建新表示,没想到上海的老建筑保护如此到位,大部分建筑都保持了当年的风貌,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便利。

黎明客串几乎没台词

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在上海热拍,黎明在上海的所有戏份都由陈可辛“客串”导演,这部分戏已经于3月31日拍摄完成。在《建国大业》中,黎明客串一位参与了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民主代表,他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出现在片场的黎明身着西装,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双手背在身后,表情严肃地听着自己的下属汇报工作。

黎明表示,虽然很多演员在片中都是客串的,彼此无法见面,但想到这么多演员会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黎明在结束该片的拍摄后,随即将进入《十月围城》剧组。

浦江饭店取景

电影《建国大业》4月6日、7日转景北外滩的浦江饭店拍摄。这场大戏呈现出电影片场罕见的景象,在大帮群众演员当中,随处可见大家熟悉的大腕面孔。浦江饭店的这场大戏正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官邸晚宴,200位群众演员首先在大厅排兵布阵等待主演入场。但是当群众演员真正看清即将配戏的大腕都是谁时,现场立即起了一阵骚动。

经过几个月的减肥,扮演蒋介石的张国立、瘦削的形象与身旁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场戏,出现的大腕还不止这两位,一边聊得正欢的是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和扮演陆军将领的胡军。李连杰身穿海军制服出现在人群中,他扮演的角色是海军上将陈绍宽,台词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十三燕”王学圻也在人群中若隐若现。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一度给拍摄带来困难。

现身的客串演员除了李连杰,还有扮演青年党党魁的刘仪伟,扮演记者的孙红雷。而据工作人员透露,接下来成龙也将客串一名记者,吴宇森、梁朝伟也有意客串角色,陈凯歌则会参与导演“西苑机场阅兵式”的戏份,看来《建国大业》的全明星阵容还将越来越壮大。

车墩基地拍摄招待会

4月7日上午,《建国大业》在上海车墩拍摄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记者招待会的戏,客串《中央日报》记者的孙红雷与主演唐国强、张国立进行对话。据悉,《建国大业》结束上海拍摄后,只剩下部分天津、北京场景,全片将于5月底拍竣。

由于在剧组的戏份即将完成,张国立马上要投入到另外一部电视剧的拍摄中,为了积蓄体力,他开始结束减肥计划,“昨天终于放量吃了点硬货,但医生说要让胃慢慢适应,还是不敢多吃。”有记者质疑《建国大业》明星太多会影响影片质量,张国立称“明星都是出色的演员,他们的合作会让戏更生动,而且导演最后也会把握好影片节奏的。” 在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谈判”时会见中外记者的戏中,多次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对这样的场面可谓驾轻就熟,不过他对记者强调“这部戏我还是会有些改变,不然观众看多了也会厌烦。”为了拍好这场戏,甚至有部分探班记者也加入群众演员中来,加强现场真实感。

影片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筹帷幄

影片一上来,就是解放军情报员在接收电报,匆忙回身中,神情、举止甚是诡异。当时正值抗战结束,国共两党是战是和疑雾重重。由此推断,张涵予接到的这一情报内容,极有可能关乎着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随后,保密局特务头目毛人凤接受密令;上海警备司令部高官阎锦文,秘密营救民盟领导人张澜和罗隆基;闻一多号召学生揭露蒋介石反动面目,这些画面恰恰反应了当时一触即发的局势。而最终毛泽东擦火柴的瞬间,紧接爆炸镜头,表现了共产党决不畏惧国民党反动派这只纸老虎的气魄。(姜文饰毛人凤 陈道明饰阎锦文 吴刚饰闻一多)

第二阶段:决胜千里

国民党的阴谋被拆穿,瞬时局势剑拔弩张。毛泽东紧急部署、调兵遣将;解放军某团也已攻至北平城下;另一方面,傅冬菊在劝说父亲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参政员甘介侯愧疚难当,此时蒋介石也不得不低眉认输。(葛优饰解放军团长 王宝强饰解放军战士 陈好饰傅冬菊 修宗迪饰傅作义 陈宝国饰甘介侯 张国立饰蒋介石)

第三阶段:建国庆典

而西郊阅兵演习,田汉等文化界代表,一系列轻松热烈的镜头,都表现了各界人士在为建国庆典进行积极准备。中国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甄子丹饰田汉 赵薇饰女作家)通过这个预告片,我们现在可以摸清影片的脉络,但仍然有一人物的举动,会让人产生疑惑,比如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为何当众开枪?刘劲饰演的周恩来又为何情绪激动呢?

两大疑点

疑点一: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为何当众开枪?

在冯玉祥开枪的一个镜头中我们发现,在他身后的楼上写着新民报社四个大字。新民报社位于重庆,所以我们可以将冯玉祥出现的地点锁定在重庆。同时从现场看,人很多、满地狼藉,肯定是在冯玉祥开枪前,就出现了混乱。同时在镜头中还有穿着皮衣的周恩来。

综合这些线索,我们不难将目光锁定在那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胜利闭幕的集会。当时国民党现场殴打政协代表,破坏和谈。而冯玉祥是支持和谈的,所以他对于这种破坏行径作出了激烈反应。

疑点二:刘劲饰演的周恩来为何情绪激动?

片中,周恩来拉着朱德等人表情激动。看他们开合一致的口型,加上手势往下一顿,不难猜想他们在动情歌唱。同时,我们还看到激动万分的毛泽东,简直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Ⅶ 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是谁演的

是由演员郑玉扮演的

Ⅷ 电影《开国大典》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事迹

时代背景: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剧情介绍:

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
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
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
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
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
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
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
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
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
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Ⅸ 老电影中的历史细节—再看《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这也是大决战三部曲的首部。《辽沈战役》上映后掀起了广泛的好评,影片着重刻画了国共两方面对辽沈战役从开端到结束时各自的 历史 背景和战略战役布局,几乎重现了当年大决战的整个过程。同时,这部电影也是自9.13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后,第一次从正面描绘了林彪在当年东北战场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更令人尊重的是,摄制组在拍摄电影前翻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史档案并走访了很多战役亲历者,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因此在电影《辽沈战役》中,除了我们常见到的各种经典情节外,还有各种各样的 历史 细节穿插其中,这些细节到底有多少,让笔者来述说一二。

蒋家里的外国人

影片开头不久就出现了蒋介石和他的家人们,不过在这些人中却突兀的出现了一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女人。这个镜头在影片中一闪而过,如果不熟悉 历史 的话很多人根本不会有印象。其实,这名外国女子有着自己的中文名称,叫 蒋方良, 她就是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原名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生于1916年,俄国人,父母生前是沙俄贵族。俄国十月革命后,父母去世,蒋方良被姐姐抚养长大,毕业后进入机械厂工作。在工厂,蒋方良结识了正处在困境中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蒋经国俄文名,此时因蒋介石反共反苏,苏联对蒋经国极不信任),随后双方坠入爱河,于1935年在苏联结婚。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方良随蒋经国一同回到中国,正式成为了蒋家的儿媳。蒋方良虽是蒋经国的妻子,但为人低调隐忍从不张扬,不插手政治,也很少在各种公开场合出席露面,被称作“神秘的幕后人”。因此,媒体对蒋方良的报道很少,大多数人只知蒋经国而不知蒋方良。蒋方良婚后三子一女,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勇,三子蒋孝武。2004年底蒋方良去世,终年88岁。

《辽沈战役》中的这个镜头很短,但包括蒋经国夫妇和他们孩子在内的细节刻画一点也不少,可见当年拍摄者之用心。

东三省和东九省

影片中,美军顾问团建议国民政府放弃东北九省地区。这个东北九省其实就是原来我们常说的东三省。东北九省的存在时间并不长,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重新划分的9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即对东北九省进行调整,历经多次行政区域的拆分合并后才形成了现在新中国的行政版图。

如果不查阅 历史 资料,估计大多数人已经遗忘了东北九省这个概念。

70年前的高 科技

从这个片段中的对话可以得知,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就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搜寻中共中央的具体位置。 无线电测向是依据电磁波传播特性,使用仪器设备以测定无线电波的发射位置。 上世纪20年代无线电测向技术就已经普及开来,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曾利用无线电测向设备来搜捕占领内的地下电台。当年的中共中央和各解放区之间的通讯绝大多数依靠无线电台组建的通信网络联系(包括大决战在内),所以无线电的往来使用十分频繁密集,这也给国民党提供了一个有利机会。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曾多次利用“测向仪”搜寻中共架设的电台群,华北方面就是因为美国提供的无线电测设备搜索到了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才导致中共北平地下党被严重破坏,而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因曾因无线电多次身陷险境。

总体而言当年的国民党虽有无线电测向设备,但技术相对而言较为落后,无法确定具体方位和距离。解放军应对得利,反制有效,整体上并没给全军造成太大的麻烦,解放后也曾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抓捕潜伏在国内的特务,成效未知。还有一点要注意,抗战时期的日军曾从德国引进这项技术来侦测国共谍报组织的无线电台,而国民党普遍使用的无线电测向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出现的,要是在抗战期间露面可就“穿越”了。

复刻的西柏坡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8年4到5月间先后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这里毛泽东等先后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并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京“赶考”。

现在我们知道平山县还建有一个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少单位和个人还曾组织或自发前去参观游览。实际上,真正的西柏坡旧址现在已经成为了水库的库区。原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因1958年岗南水库修建而被拆迁,拆迁前河北省古代建筑修整所对中共中央旧址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制图、拍照,对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编号登记。1970年后河北省政府另外选址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构件进行复原建设,修建了现在的西柏坡旧址。

林彪第一次登场

影片在12分40秒时林彪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这也时9.13事件后林彪第一次以正面形象登上舞台。在这次出场中,摄制组加入了大量反应真实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这个情节中屋外人声鼎沸,而屋内悄无声息,外面天光大亮可屋内却被窗帘遮住,光影交错的场景,实际上是当年林彪真实生活的反映。抗战期间林彪被误伤后。子弹击中肺部,还伤到了神经,伤势很重,后经过苏联的治疗,身体基本痊愈。却也留下了怕光、喜静、失眠、敏感多疑等后遗症。在东北,林彪的住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是最安静的。据说受伤后的林彪还很不信任医生,常常自己开方抓药。除此外,林彪特别喜欢吃黄豆,平时有事没事就拿着黄豆当零食,战况紧急时吃,研究部署时吃,就是来了客人,也是拿出黄豆来招呼,更别提一日三餐了。这上面的截图中,林彪就是在昏暗的指挥部中一边吃着黄豆一般研究中央发来的电报。

多说一点,当年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一直掌握在东北野战军手中,未被国民党攻占,东北野战军旧址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双城区。

地方局的作用

在上面的一段对话中,罗荣桓提出先提交东北局讨论,再报告中央的建议。这里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 “东北局” 。东北局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的地方局之一。在战争时期,为了能够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中共中央地方局,以代表党中央领导各解放区或根据地的工作 。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先后组建了东北局、西北局、华北局、华东局、中原局等五大地方局。 中共中央地方局的权利很大,是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掌握着当地的党政军大权。东北局就是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的最高权利机构,东北野战军也仅仅只是东北局领导下的军事力量之一。经过东北局讨论后再上报中央属于当地领导的集体意见,其重要性远比一个野战军司令的建议要强得多,所以在片中毛主席对东北局的电报也相当重视,甚至也组织集体讨论。

因为党政军大权都落在了地方局手中,所以各解放区在一元化的领导下整体上权利集中、责任明确、决策快、效率高,但也容易滋生特权阶级和极端思想,算是战争时期特殊情况下的产物。解放后,地方局的权利被大大限制,随后被逐步取消。

逃亡问题

逃亡,是一个躲不开的词汇,在电影中也并不讳言。逃亡问题也曾是当时东野部队的一项老大难问题。逃亡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怕”字当先,尤其是传统思想仍然浓厚的东北地区,怕离家成为了当年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资料记载,当年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由苏北出发共3万2千余人,除后勤机关及地方团收容的掉队逃亡伤员病号约3千人外,到达冀东后只有2万8千人。辽沈战役胜利后,在获知东北野战军即将进关的消息后,某纵某师几天内逃亡200余人。在东北野战军的队伍中甚至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行军打仗路过谁家,谁就成为“巩固对象”,防止开小差回家。

算了不多说啦,放些当年的电报原文吧。

1948年9月7日,“林罗刘谭”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说:

11月11日,“林罗谭”在给“东北局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

粟裕的KPI(绩效考核)

这段情节大家比较熟悉,1948年初粟裕和陈毅来到西柏坡城南庄面见毛主席直陈过长江的利害得失。最终毛主席同意了粟裕暂不率部过江的意见,不过也让粟裕立下了军令状,即在四到八个月的时间内消灭中原地区数量相当的国民党军队,尤其是精锐的第五军。应该说,这算是毛主席给粟裕的一次KPI考核,不要小看这个问题,正所谓“军令如山”。一旦粟裕率领的华野无法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将面临一次自上而下的内部洗牌,中国革命战争史也很可能将是另一个样子。幸而,华野在随后的时间内抓住战机连续发起了数次大战役,并在1948年底发起了淮海战役,彻底消灭了中原地区的国民党主力,圆满完成当初中央赋予的任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