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锡剧老电影庵堂相会
扩展阅读
心理罪电视剧相同的电影 2024-04-27 20:09:28
电视剧电影里的店名 2024-04-27 19:22:07
中国电影新青年2017 2024-04-27 19:17:55

锡剧老电影庵堂相会

发布时间: 2024-03-28 16:01:05

㈠ 庵堂相会的电影剧情

金秀英自幼许配陈阿兴,俩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谁料九年后,秀英的父亲金学文发了横财,起了嫌贫爱富之心,竟想赖掉陈家婚事。但阿兴坚决不肯退婚,秀英整日在家哭闹。金学文虽想赖婚,总也不成。
清明节,秀英打听到阿兴自从家遭不幸后,正栖身百草庵中。秀英假装烧香,瞒着父母去会夫君。途中要经过一座年久失修、摇晃难行的小桥。巧遇一位书生,秀英连忙恳求他带她过桥。开始那书生有些迂阔,推口“男女授受不亲”不肯答应。书生经不住秀英几番请求,又见秀英赶路心急,方答应扶她过桥。书生原来就是陈阿兴。九年分别,已不似旧日面目,所以虽是对面相见,却如同陌生人。
秀英过桥后,向书生问路,阿兴正好回百草庵,便答应同行。路上,秀英、阿兴都好似看出对方是谁,但因害羞,都没有开口相认。秀英来到百草庵,才知庵内并无别的人家,心中料定五分。阿兴见秀英虽是借口烧香,并未带香烛,更加看出破绽。还是秀英借口感谢他沿途帮助,请他留下名姓。待两人道出姓名,真是悲喜交集,分别九年的未婚夫妻终于相会。
他们想到金学文决不肯善罢甘休。倒是秀英想出一条妙计:等到五月端阳,父母去看龙船,阿兴就打发花轿到她家,放了爆竹,先把秀英迎娶过门。纵然金学文得知此事,那时已经拜过堂,结过婚,再想赖婚也不成了。等两人谈好,已是红日西沉,彩霞满天。阿兴又送秀英过了小桥,等待端阳。

㈡ 锡剧是怎样成华东代表剧种的

1950年,苏南行政公署举办民间演员讲习班,同时将流行各地的常锡文戏统一改称常锡剧,并成立了苏南文联、常州、无锡三个实验常锡剧团。

挖掘整理传统戏《宝莲灯》和《翠娘盗令》,移植和改编现代戏《王贵和李香香》、《赤叶河》、《白毛女》、《翻身姐妹》和《葡萄熟了的时候》等10个剧目。

1953年4月,苏南文联实验常锡剧团和苏南文工团的部分成员共同组建成江苏省锡剧团,自此之后,常锡剧便简称锡剧。这一时期,各剧团废除幕表制,建立剧本制,强化导演制,并在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了艺术革新。

锡剧演员们整理改编一大批传统剧目和创作新编历史戏,《走上新路》、《双推磨》、《红楼梦》、《庵堂相会》、《珍珠塔》、《红楼境》、《显应桥》、《水泼大红袍》、《牛旺回书》、《江阴血战记》和《白马告状》等剧目各具特色,艺术风格各异,为剧种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他们还不断编演现代戏,如《红色的种子》、《白丹山》和《红花曲》等,其中《双推磨》、《庵堂相会》、《庵堂认母》、《珍珠塔》、《孟丽君》、《双珠凤》、《红花曲》、《农家宝》、《姑嫂比武》和《三亲家》被拍摄成电影,扩大了锡剧在全国的传播和影响。

为适应锡剧剧种的不断发展,音乐工作者先后还创作和改编了新簧调、新大陆调、老簧调、新铃铃调、乱鸡啼、陈调、洪发调、流水板和导板等锡剧作品,使锡剧这一剧种的簧调和大陆板两大板腔系统更趋完备,更适应反映古代和现代生活及人物的要求。

在舞台美术方面,除部分传统剧目外,多参照话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古装戏化妆兼用越剧小头面和京剧大头面。

锡剧的艺术特点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一批常用的套语形成表现各种人物和事物的“赋”,这些套语出现在早期锡剧的幕表制时期,约有40余篇,如金殿赋、公堂赋、花园赋、喜娘赋、叹穷赋、码头赋和灯赋等。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锡剧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专业文艺团体达到50个之多。不但江苏的大江南北、各个市都建有一个颇有规模的锡剧团,而且,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也都建有锡剧的专业文艺团体。

改革开放以来,锡剧的从业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仍然创作了如《风流母女》、《当家人》、《阿炳》、《三夫人》、《南归记》等一批具有剧种特色,产生一定影响的好戏。

同时,也涌现出了像王建伟、陈云霞、周冬亮、唐振华、万建焕、卞燕敏、李菊、张美华、沈蕙兰等一批后起之秀。

锡剧由乡土艺术逐步走向真正的舞台艺术,从而开创了全面发展、繁荣的新阶段。音乐工作者与演员密切合作,对锡剧音乐风格进行统一加工,并分清主次,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多种板式唱腔。

锡剧唱腔是与吴文化相吻合的戏曲声腔,它在吸纳了吴文化的滋养后,又凝聚并体现了吴文化的地域特色,典雅、柔软。具体说来,可用“慢”、“小”、“细”、“软”和“雅”这5个字来加以概括。

慢是指锡剧的节奏缓慢,轻柔而婉抑;小是指锡剧可以在各类剧场的舞台上演唱,也可在广场演出;细是指锡剧表演十分细腻;软是指吴侬细语,唱的是柔婉的江南腔,再加上擅长缠绵的文戏,自然给人们以一种软而秀的感觉;雅是指锡剧的高雅,文雅、典雅和清雅的风格。

锡剧伴奏乐队也有所发展,有些戏剧演出团体还曾采用过西洋乐器,如提琴和各种木管和铜管乐器,其气势宏大、节奏明快,在渲染场面上收效显著。

锡剧音乐的传统伴奏方法是一种复调伴奏法。最初,由于演员大都没有文化,伴奏乐师必须十分熟悉各种曲调和每个演员的唱腔特点,又由于没有乐谱,所以只能随腔伴奏,这种伴奏方法传统叫做“托腔”。

锡剧的各种伴奏乐器的定弦方法,大多采用首调定弦法,由于每样乐器都由乐师根据各自的伴奏习惯定弦,加之锡剧用调不多,所以,伴奏乐器采用首调定弦法伴奏,更能发扬锡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首调定弦时,每件乐器和有经验的乐师都有各自独特的伴奏方法,这样即产生了各种不同流派唱腔和伴奏风格,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锡剧伴奏乐队的传统编制。

各种乐器的首调定弦是产生锡剧音乐支声复调的原因之一,支声复调伴奏形成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演员的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不同唱腔同时形成和发展所形成的。

锡剧乐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定腔定谱的视谱伴奏。这样,原来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伴奏经验和支声复调伴奏法就难以用上,伴奏旋律有时就显得单调乏味。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伴奏法和现代定腔定谱法已在同时发展。

在表演上,锡剧当发展到以古装戏为主后,开始参照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部分剧团还聘请京剧和昆剧演员进行辅导,学习京、昆的舞蹈身段、形体动作,逐步向载歌载舞、唱、做、念、打方向发展,但一般仍以唱为重点。

㈢ 我要戏剧电影的全集目录。。。。。不管是京剧还是什么别的剧种,只要拍成老电影就算。

早起默片(就是无声电影)《定军山》《长坂坡》《青石山》《艳阳楼》《金钱豹》等,均为京剧短片,是由任庆泰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分别由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和京剧俞派创始人俞菊生主演,后期梅兰芳大师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剧《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兰从军》《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等和昆曲《春香闹学》等等。
到了1930年出现第一部有声电影后的拍摄的戏曲电影就是有声的了。主要有京剧《四郎探母》《周瑜归天》《霸王别姬》《林冲夜奔》《斩经堂》《三娘教子》,费穆导演的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包括有《水淹七军》《朱仙镇》和《王宝钏》等戏,比较著名的还有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生死恨》。
1949建国年只有一部越剧电影《越剧精华》包含有《楼台会》《贩马记》《双看相》《卖婆记》等折子戏。
1954年的有汉剧《宇宙锋》、桂剧《拾玉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锡剧《双推磨》、淮剧《蓝桥会》和京剧《盖叫天的舞台艺术》(含《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
1955-1959年的有评剧《秦香莲》《三勘蝴蝶梦》、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曲剧《陈三两》、川剧《杜十娘》、晋剧《打金枝》、锡剧《庵堂相会》《庵堂认母》,蒲剧《窦娥冤》、扬剧《上金山》《百岁挂帅》、闽剧《炼印》、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和京剧《洛神》《荒山泪》《群英会》《借东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含昆曲《断桥》和京剧《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1960-1969年有昆曲《游园惊梦》、淮北梆子《寇准背靴》、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昆曲《墙头马上》、京剧《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湖》《野猪林》《尤三姐》《武松》《铡美案》《传枪记》《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含《徐策跑城》《下书杀惜》)《尚小云舞台艺术》(含《昭君出塞》《失子惊疯》)、越剧《红楼梦》《碧玉簪》《毛子佩闯官》《柳毅传书》,汉剧《齐王求将》,评剧《花为媒》,楚剧《双教子》,锡剧《双珠凤》等,还有一些现代新戏。
1970-1975年,均为新戏、样板戏
1976年公开发行的戏曲电影有河北梆子《宝莲灯》京剧《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等,还有一些拍摄但未公开发行的如京剧《闹天宫》《二堂舍子》《长坂坡》《斩黄袍》《盗魂铃》《三岔口》《辕门斩子》《红娘》《空城计》《白蟒台》《孔明吊孝》《罗成叫关》《武松打店》等
1977年有京剧《苗岭风雷》,1979年吉剧《燕青卖线》《包公赔情》,京剧《铁弓缘》,豫剧《七品芝麻官》,昆曲《西园记》。1980年京剧《白蛇传》《盗御马》,豫剧《包青天》、越调剧《诸葛亮吊孝》。1981年有河南越调《包公误》《智收姜维》,京剧《红娘》《李慧娘》,秦腔《三娘教子》等。1982年有豫剧《背靴访帅》,曲剧《风雪配》《清官怨》,京剧《升官记》等。1983年豫剧《程咬金照镜子》《樊梨花》,京剧《白蛇传》《吕布与貂蝉》《真假美猴王》等。1984年豫剧《风雨情缘》,越剧《五女拜寿》,黄梅戏《龙女》,晋剧《三关点帅》等。直到近年,均不断有传统戏或者现代戏搬上荧幕。近期还有戏曲《清风亭》《桃花庵》上演,也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这些还只是大概,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戏曲电影史的话,建议你买一本高小健的《中国戏曲电影史》,一定对你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