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作经典 » 中国五代导演电影特点
扩展阅读
中国通史南北朝电影 2024-05-17 17:30:35
逃学威龙2电影不同国语 2024-05-17 17:26:51
虐心催泪的电影外国 2024-05-17 17:08:21

中国五代导演电影特点

发布时间: 2024-05-03 01:34:54

⑴ 比较分析中国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创作特色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也有人提出“新生代导演”的说法,代表有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⑵ 璁鸿堪涓鍥界殑浜斾唬瀵兼紨鍙婂叾鐢靛奖浠h〃浣

涓鍥界殑浜斾唬瀵兼紨鍙婂叾鐢靛奖浠h〃浣滃寘鎷锛
1. 绗涓浠e兼紨锛氶儜姝g嬶紝浠h〃浣滃搧銆婇毦澶闅惧汇嬶紱
2. 绗浜屼唬瀵兼紨锛氳敗妤氱敓锛屼唬琛ㄤ綔鍝併婃笖鍏夋洸銆嬶紱
3. 绗涓変唬瀵兼紨锛氳阿鏅嬶紝浠h〃浣滃搧銆婂コ绡浜斿彿銆嬶紱
4. 绗鍥涗唬瀵兼紨锛氬惔璐诲紦锛屼唬琛ㄤ綔鍝併婂煄鍗楁棫浜嬨嬶紱
5. 绗浜斾唬瀵兼紨锛氬紶鑹鸿皨锛屼唬琛ㄤ綔鍝併婄孩楂樼脖銆嬨
浠ヤ笅鏄瀵硅繖浜涘兼紨鍙婂叾浠h〃浣滅殑璇︾粏璁鸿堪锛
涓鍥界殑鐢靛奖瀵兼紨鍙浠ユ寜鐓т粬浠鐨勬椿璺冩椂鏈熷拰鐢靛奖椋庢牸鍒掑垎涓轰簲浠c傝繖绉嶅垝鍒嗕笉浠呬綋鐜颁簡涓鍥界數褰辩殑鍙戝睍鍘嗙▼锛屼篃鍙嶆槧浜嗕腑鍥界ぞ浼氬拰鍘嗗彶鍙樿縼鐨勭缉褰便
绗涓浠e兼紨娲诲姩鐨勬椂闂村ぇ鑷存槸鍦ㄤ笂涓栫邯鍒濆埌20骞翠唬鏈銆備粬浠鏄涓鍥界數褰辩殑鍏堥┍锛岄儜姝g嬫槸鍏朵腑鐨勪郊浣艰呫備粬鐨勪唬琛ㄤ綔鍝併婇毦澶闅惧汇嬩互绀句細璁藉埡鍠滃墽鐨勫舰寮忥紝鎻绀轰簡灏佸缓濠氬Щ鍒跺害鐨勫紛绔锛屼綋鐜颁簡绗涓浠e兼紨鍏虫敞绀句細闂棰樼殑鐗圭偣銆
绗浜屼唬瀵兼紨鍦20涓栫邯30銆40骞翠唬娲昏穬浜庡奖鍧涖備粬浠涓鐨勪唬琛ㄤ汉鐗╄敗妤氱敓锛屼互銆婃笖鍏夋洸銆嬬瓑浣滃搧灞曠幇浜嗗崜瓒婄殑鐜板疄涓讳箟椋庢牸銆傝繖閮ㄤ綔鍝佷互娓旀皯鐨勭敓娲讳负鑳屾櫙锛屾繁鍒诲弽鏄犱簡褰撴椂绀句細鐨勯樁绾х煕鐩惧拰姘戞棌鍗辨満銆
绗涓変唬瀵兼紨鍦1949骞村悗鐨勬柊涓鍥界數褰变簨涓氫腑鍙戞尌浜嗛噸瑕佷綔鐢ㄣ傝阿鏅嬫槸杩欎竴浠e兼紨鐨勬澃鍑轰唬琛锛屼粬鐨勩婂コ绡浜斿彿銆嬬瓑浣滃搧浠ヤ綋鑲查樻潗灞曠幇浜嗘柊涓鍥戒汉姘戠殑宕鏂伴潰璨屽拰绉鏋佸悜涓婄殑绮剧為庤矊銆
绗鍥涗唬瀵兼紨鍦ㄦ敼闈╁紑鏀惧垵鏈熷喘闇插ご瑙掋傚惔璐诲紦鏄杩欎竴浠e兼紨鐨勪唬琛ㄦт汉鐗╋紝浠栫殑銆婂煄鍗楁棫浜嬨嬬瓑浣滃搧浠ョ粏鑵荤殑绗旇Е鎻忕粯浜嗘櫘閫氫汉鐨勭敓娲诲拰鎯呮劅锛屼綋鐜颁簡瀵逛汉鎬у拰鎯呮劅鐨勬繁鍒绘礊瀵熴
绗浜斾唬瀵兼紨鍦80骞翠唬鍚庡礇璧凤紝浠栦滑鐨勪綔鍝佸叿鏈夐矞鏄庣殑涓鎬у拰鍒涙柊绮剧炪傚紶鑹鸿皨鏄杩欎竴浠e兼紨鐨勯嗗啗浜虹墿锛屻婄孩楂樼脖銆嬬瓑浣滃搧浠ュ叾鐙鐗圭殑瑙嗚夐庢牸鍜屾繁鍒荤殑绀句細鍐呮兜璧㈠緱浜嗗浗闄呭0瑾夛紝鏍囧織鐫涓鍥界數褰辫蛋鍚戜笘鐣屻
杩欎簺瀵兼紨鍙婂叾浣滃搧鍦ㄤ腑鍥界數褰卞彶涓婄暀涓嬩簡娣卞埢鐨勭儥鍗帮紝浠栦滑鐨勮壓鏈鎴愬氨鍜岀ぞ浼氬奖鍝嶅姏涓嶄粎濉戦犱簡涓鍥界數褰辩殑闈㈣矊锛屼篃涓板瘜浜嗕笘鐣岀數褰辩殑瀹濆簱銆

⑶ 第五代导演的美学特征

"第五代导演"狭义上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吴子牛、张军钊、张建亚、黄建新等。"第五代导演"经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的思想敏锐,接触到人民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他们既遵从传统,又有所创新。"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总的来说,第五代导演的影片具有哲理性、批判性、民族性和象征流等美学特征。

哲理性

张军钊导演作品《一个和八个》讲述了八路军指导员王金和八个土匪之间从敌对到共同抗战的故事。影片将镜头对准生存、死亡、爱情和人先,将现实生活的哲学思考融入电影作品中,赋予影片人性的卫队,是影片达到了诗性于哲学的高度。《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第一部影片,是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开始,成为"第五代"镜像语言的典型标识。

批判性

黄建新导演作品《黑炮事件》讲述了赵工程师为寻找一枚丢失的黑炮棋子而闹出一场大误会的故事。影片敏锐的把握了社会热点和人的心理,凸显了强烈的批判意图,引导社会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具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该片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也从切实的事件、行为里隐喻出了种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色彩。

民族性

陈凯歌导演作品《黄土地》讲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父亲作主定下娃娃亲,八路军文工团团员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说起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心生向往,完婚之日,心有不甘决然逃出夫家,划船渡河去追求新的生活。该影片折射出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对落后的封建婚姻思想的写照,表达了对落后思想的反思,具有严谨精细 的误会和巧合情节,将个人命运和名族命运紧密结合。《黄土地》不仅标志第五代导演群体的诞生,而且以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象征流

田壮壮导演作品《蓝风筝》透过小孩铁头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陆历次政治运动。该影片在叙述中多次运用象征流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内容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以及镜头语言制造隐喻效果,使得影片整体效果生动形象。

第五代导演的美学特征包括了:哲理性、批判性、民族性、象征流等特点。是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导演群体,对中国的影视事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代辉煌。

⑷ 中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这种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天垠、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例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2. 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3.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
张艺谋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梁》,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张艺谋拍出了完整纪实风格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赞颂了法制观念的觉醒。影片获1993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4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并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3项国际奖。
吴子牛 吴子牛(1953-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吴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吴子牛创作的一个重大特色,便是对战争的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消洱战争,呼唤和平,是他创作的母题。在《喋血黑谷》中展现的是战争氛围中面临生死的心灵搏斗;《晚钟》则以人性的真诚,抚摸着战争给一切人留下的累累伤痕;《南京大屠杀》也不单纯的去写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而是贯注了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从人性高度俯瞰战争的立意。 吴子牛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在外观的严峻、粗犷中,蕴含情感的绵绵细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诚与诗情。他的大多数影片均获得国际、国内的奖项。 吴子牛导演的影片: 军事题材巨片有1995年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和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这两部影片都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战争作为背景,着力于写战争中人的命运,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与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1977-1997),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田壮壮 田壮壮(1952- )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 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

⑸ 张艺谋陈凯歌为首的第5代导演,与前面4代导演的区别在哪里

张艺谋陈凯歌为首的第5代导演和前面的导演相比较,更加的开放,有了更多的创新,逐渐和国际电影市场接轨,是中国电影发展最迅速的一段时间,这是各位导演付出努力得到的结果,我们现在国内的电影已经可以走出去,让国外的人看看中国的电影。

第五代导演们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代辉煌。它不但全然改观了中国电影传统的历史面貌,更完成了中国电影人几十年的宿愿,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同步接轨,成就了“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电影先辈们早年的梦想,他们的崛起,预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

⑹ 中国导演分几代,分别有哪些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中国电影第五代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到了如今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仅是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⑺ 第五代导演的典型特征

“第五代”导演主要成员是“文革”后在新时期崛起的一批电影导演,大多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五代”导演及其影视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代言人。因为他们共同的努力,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第五代”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艺术作品中透漏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状态的拷问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我们不能否定,在那个年代,即便是简单的,不完全的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也是相当有力的。
第五代导演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了影坛,虽然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的经历,使他们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如寒冬后的嫩草,新鲜独特,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有喜又悲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在第五代导演中,有沉重犀利、平和激越的陈凯歌;有曲高和寡、闷骚深刻的张艺谋;有严峻粗犷、独树一帜的吴子牛;有细腻和谐,真诚朴素的田壮壮。在这些风格迥异的导演带领下,中国电影,迅速成长,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市场,展现出了艺术新风气。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影业也必须去适应改革大潮,也必须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则,电影业在市场经济中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要争取电影的制作资金,另一方面它们也必须为自己的电影产品找到市场。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欧洲电影、美国大片、香港电影、台湾电影、日本韩国影视剧等都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要想在巨大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改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作模式以及影视创作风格。到了20世纪初,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走上了高投入、大剧作的商业化路线。张艺谋的《英雄》在海外市场的票房累计超过11亿人民币,而《十面埋伏》在海外市场的票房仅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就达2.8亿人民币。陈凯歌也有《和你在一起》、《无极》这样的商业电影,其中《无极》的资本投入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记录,并且动用了亚洲极为强大的名演员阵容加以包装。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制作、票房收入以及电影市场等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分析一下他们的影视主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主题方面和创作初期相比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不再是对中国乡土进行关注和解读,同样也不再注视和同情中国社会的底层,只能说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中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在第五代导演光环萦绕下的第六代导演,没有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而是以叛逆和反思为主线,彰显个性为旗帜。各种新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第六代导演的成长。因为经历了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的尴尬,被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品的无奈,所以第六代导演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

⑻ 体现第五代导演特色包括什么

体现第五代导演特色包括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

这批导演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历代中国导演中最辉煌的一代。

五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以费穆、吴永刚、蔡楚生、陈怀皑、桑弧、崔嵬为代表。

第三代导演主要活跃以60年代到80年代,以谢晋、谢铁骊、水华、鲁韧等为代表。

第四代导演为主要活跃在80年代,代表人物黄蜀芹、谢飞、滕文骥等。

第五代导演发轫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巅峰于90年代,是个大国际电音节的主要获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