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戛納國際電影節名單
擴展閱讀
城市獵人電影動漫格鬥 2024-05-19 19:44:10
80年代香港電影導演 2024-05-19 19:41:33

戛納國際電影節名單

發布時間: 2022-09-06 01:23:28

1. 2022戛納獲獎名單出爐

2022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悲情三角》

評審團大獎:《正午之星》&《親密》

最佳導演: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最佳男演員:宋康昊《掮客》

最佳女演員: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聖蛛》

最佳編劇:塔里克·薩利赫《天堂來的男孩》

評審團獎:《驢叫》&《八座山》

短片金棕櫚獎:《海邊升起一座懸崖》

短片單元特別提及:《母親憂郁的催眠曲》

金攝像機獎:《野獸》

金攝像機特別提及:《七五計劃》

75周年紀念獎:《托里和洛奇塔》

2022戛納電影節亞洲電影成最大贏家

第75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備受矚目的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由魯本·奧斯特倫德導演(《方形》)執導的首部英語電影《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獲得。除此之外,不難發現,亞洲電影在本屆戛納電影節可謂收獲頗豐。

韓國導演朴贊郁憑借電影《分手的決心》獲得最佳導演,《分手的決心》早前放映時,在戛納的國際場刊《銀幕》登頂,獲得3.2的高分。

影評人大多認為,朴贊郁此次雖然減少暴力和暴露場景,但純熟的鏡頭處理和對人物情感的把握,讓這對男女之間的情感游戲頗為迷人;女主角湯唯則充分展現了角色的神秘性,頻頻以不同裝束和發型登場,充分滿足男主角和觀眾對她的迷戀。

2.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3. 2022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公布,都會有哪些作品獲獎

2022年度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已經公布,其中獲獎的作品有《悲情三角》、《正午之星》、《親密》、《掮客》、《聖蛛》、《天堂來的男孩》、《母親憂郁的催眠曲》、《托里和洛奇塔》等等。戛納電影節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一種獎項。同時戛納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和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一、本年度戛納電影節獲獎的意義

對於這個獎項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陌生,如果拍攝的作品得了這個獎項,那麼對於這個作品來說無疑增加了最光輝的一環,因為這個獎項是最具有影響力最具有價值的,也就直接說明獲獎的作品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符合主流。而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推動法國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戛納國際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作的平台。

4. 戛納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第63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評審團大獎 《人與神》導演:夏維爾·畢沃斯

評委會獎 《尖叫的男人》導演:馬哈曼特-薩雷·哈隆

最佳導演獎 馬修馬立克《巡演》

最佳男演員 哈維爾·巴登《美錯》;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

最佳女演員 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最佳劇本 李滄東《詩》

第62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白絲帶》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評委會大獎 《預言者》 導演:雅克·歐迪亞

最佳導演獎 布里蘭特·曼多薩 《基納瑞》

評委會特別獎 《魚缸》 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 《蝙蝠》 導演:朴贊郁

第61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5. 第74屆戛納電影節結果出爐,獲獎名單中都有哪些作品

    近日,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的最終獲獎名單出爐了,本次電影節沒有最大贏家,因為每一個獎項基本上都是被不同電影拿到了,其中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是法國女導演Julia Ducournau執導的《鈦》,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則分別被美國男演員Caleb Landry Jones和女演員Andrine Sæther斬獲

    最後,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中,還有一個重磅獎項是評審團大獎,獲得此獎項的影片為《六號車廂》和《一個英雄》,其中《一個英雄》也是今年最佳影片的有力角逐者,可惜最後惜敗給了《鈦》。

    6.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提名作品有哪些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提名作品有:

    1、開幕影片

    《喪屍不要停Z》導演:阿扎納維西於斯

    2、主競賽單元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托里和洛奇塔》

    瓦萊麗亞·布魯尼·泰德斯基《杏仁》

    大衛·柯南伯格《未來罪行》

    克萊爾·德尼《正午之星》

    阿諾·戴普勒尚《兄妹》

    盧卡斯·德霍特《親密》

    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

    是枝裕和《掮客》

    馬里奧·馬爾托內《Nostalgia》

    克里斯蒂安·蒙吉《R.M.N》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魯本·奧斯特倫德《無限悲情》

    凱莉·雷查德《好戲登場》

    賽義德·魯斯塔伊《萊拉的兄弟》

    塔里克·薩利赫《天堂來的男孩》

    阿里·阿巴西《聖蛛》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安東尼娜》

    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HI-HAN》

    短片競賽單元

    畢贛《破碎太陽之心》

    陳劍瑩《海邊升起一座懸崖》

    3、電影基石單元

    李家和《地兒》

    李映彤《風箏》

    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獎項歷程

    2022年4月,第75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發布主視覺海報,海報靈感來源自於秘魯藝術家塞西莉亞·帕雷德斯的攝影作品《Blue Flight》。

    5月18日至27日,導演雙周單元將在法國戛納舉行。

    2022年4月11日,據Variety獨家報道,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仍未公布評審團主席。

    2022年4月,第75屆戛納電影節官方海報釋出,海報致敬了金·凱瑞主演電影《楚門的世界》。「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本屆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7-28日舉行。

    2022年4月26日,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正式宣布由法國演員、導演文森特·林頓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7.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8. 戛納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電影愛好者們應該對它是非常熟悉的,創立於1946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到今年已經是第七十五屆了,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盛典。在這里獲獎,可以說是無數電影人的頂級夢想了。接下來就以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為主「挑戰一口氣盤點歷屆獲獎名單」~快來看看你有那部沒看過呢?

    金棕櫚獎

    第一屆

    第1屆

    大衛·里恩 《相見恨晚》

    阿爾夫·斯約堡 《伊麗斯和上尉的心》

    比利·懷爾德 《失去的周末》

    費南德斯·埃米里奧 《瑪麗婭·康德萊西婭》

    Frantisek Cáp 《沒有翅膀的男人》

    Chetan Anand《貧民窟》

    Bodil Ipsen、Lau Lauritzen《大地將變成紅色》

    Aleksandr Ptushko 《寶石花》

    雷內·克萊芒《鐵路戰斗隊》

    華特·迪士尼、Bob Cormack 《為我譜上樂章》

    Leopold Lindtberg 《最後的機會》

    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 《偉大的轉折》

    羅伯托·羅西里尼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讓·德拉努瓦 《田園交響樂》

    Georges Rouquier 《法爾比克》

    米哈伊爾·羅姆 《217注冊證》

    第3屆

    卡羅爾·里德 《第三人》

    第4屆

    維托里奧·德·西卡 《米蘭的奇跡》

    阿爾夫·斯約堡 《茱莉小姐》

    第5屆

    奧遜·威爾斯 《奧賽羅》 (上一次看到這部還是影視鑒賞課~)

    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兩分錢的希望》

    第6屆

    亨利-喬治·克魯佐 《恐懼的代價》

    第7屆

    衣笠貞之助 《地獄門》

    第8屆

    德爾伯特·曼 《君子好逑》

    第9屆

    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寂靜的世界》

    第10屆

    威廉·惠勒 《四海一家》

    第11屆

    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雁南飛》

    第12屆

    馬賽爾·加謬 《黑人奧菲爾》

    第13屆

    費德里科·費里尼 《甜蜜的生活》

    第14屆

    Henri Colpi 《長別離》

    路易斯·布努埃爾 《維莉迪安娜》

    第15屆

    安塞爾莫·杜阿特 《諾言》

    第16屆

    盧奇諾·維斯康蒂 《豹》

    第17屆

    雅克·德米 《瑟堡的雨傘》

    第18屆

    理查德·萊斯特 《決竅,如何得到》

    第19屆

    克勞德·勒魯什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皮亞托·傑米 《紳士現形記》

    第20屆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放大》

    第22屆

    林賽·安德森 《如果》

    第23屆

    羅伯特·奧特曼 《陸軍野戰醫院》

    第24屆

    約瑟夫·羅西 《送信人》

    第25屆

    艾利歐·培特利 《工人階級上天堂》

    弗朗西斯科·羅西 《企業家之死》

    第26屆

    傑瑞·沙茨伯格 《稻草人》

    阿蘭·布里吉斯 《受雇者》

    第27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對話》

    第28屆

    Mohammed Lakhdar-Hamina 《烽火歲月志》

    第30屆

    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我父我主》

    第31屆

    埃曼諾·奧爾米 《木屐樹》

    第32屆

    沃爾克·施隆多夫 《鐵皮鼓》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現代啟示錄》

    第33屆

    鮑勃·福斯 《浮生若夢》

    黑澤明 《影武者》

    第34屆

    安傑依·瓦依達 《鐵人》

    第35屆

    科斯塔·加夫拉斯 《失蹤》

    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自由之路》

    第36屆

    今村昌平 《楢山節考》

    第37屆

    維姆·文德斯 《德克薩斯的巴黎》

    第38屆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爸爸出差時》

    第39屆

    羅蘭·約菲 《戰火浮生》

    第40屆

    莫里斯·皮亞拉 《惡魔天空下》

    第41屆

    比利·奧古斯特 《征服者佩爾》

    第42屆

    史蒂文·索德伯格 《性、謊言和錄像帶》

    第43屆

    大衛·林奇 《我心狂野》

    第44屆

    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巴頓·芬克》

    第45屆

    比利·奧古斯特 《善意的背叛》

    第46屆

    陳凱歌 《霸王別姬》(這部太經典了,看一次哭一次)

    簡·坎皮恩 《鋼琴別戀》

    第47屆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第48屆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地下》

    第49屆

    邁克·李 《秘密與謊言》

    第50屆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櫻桃的滋味》

    今村昌平 《鰻魚》

    第51屆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永恆的一天》

    第52屆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美麗羅塞塔》

    第53屆

    拉斯·馮·提爾 《黑暗中的舞者》

    第54屆

    南尼·莫萊蒂 《兒子的房間》

    第55屆

    羅曼·波蘭斯基 《鋼琴家》

    第56屆

    格斯·范·桑特 《大象》

    第57屆

    邁克爾·摩爾 《華氏911》

    第58屆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孩子》

    第59屆

    肯·羅奇 《風吹麥浪》

    第60屆

    克里絲蒂安·蒙吉 《四月三周兩天》

    第61屆

    勞倫·岡泰 《課室風雲》

    第62屆

    邁克爾·哈內克 《白絲帶》

    第63屆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第64屆

    泰倫斯·馬力克 《生命之樹》

    第65屆

    邁克爾·哈內克 《愛》

    第66屆

    阿布戴·柯西胥 《阿黛爾的生活》

    第67屆

    努里·比格·錫蘭 《冬眠》

    第68屆

    雅克·歐迪亞 《流浪的迪潘》

    第69屆

    肯·洛奇 《我是布萊克》

    第70屆

    魯本·奧斯特倫德 《自由廣場》

    第71屆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最近看完就一個想法:所以這生命啊,它苦澀如歌......)

    第72屆

    奉俊昊 《寄生蟲》 (後背發涼,很有恐怖片內味)

    第74屆

    朱利亞·迪庫諾 《鈦》

    最佳導演獎

    第1屆

    雷內·克萊芒 《鐵路戰斗隊》

    第3屆

    雷內·克萊芒 《馬拉帕加之牆》

    第4屆

    路易斯·布努埃爾 《被遺忘的人》

    第5屆

    克里斯蒂安·雅克 《勇士的奇遇》

    第8屆

    謝爾蓋·瓦西里耶夫 《石普卡的英雄》

    朱爾斯·達辛 《男人的爭斗》

    第9屆

    謝爾蓋·尤特凱維奇 《奧塞羅》

    第10屆

    羅伯特·布列松 《死囚越獄》

    第11屆

    英格瑪·伯格曼 《生命的邊緣》

    第12屆

    弗朗索瓦·特呂弗 《四百擊》

    第14屆

    朱麗婭·索恩澤娃 《烽火連天》

    第18屆

    利維烏·丘列伊 《弔死鬼之林》

    第19屆

    謝爾蓋·尤特凱維奇 《列寧在波蘭》

    第20屆

    費倫茨·科薩 《一萬個太陽》

    第22屆

    格勞貝爾·羅沙 《職業殺手安東尼奧》

    沃依采克·雅斯尼 《一切善良的市民們》

    第23屆

    約翰·保曼 《最後的萊奧》

    第25屆

    米克洛斯·楊索 《紅色贊歌》

    第28屆

    米歇爾·布洛爾特 《命令》

    科斯塔·加夫拉斯 《特別法庭》

    第29屆

    伊托·斯柯拉 《驚恐、污穢、邪惡》

    第31屆

    大島渚 《愛之亡靈》

    第32屆

    泰倫斯·馬力克 《天堂之日》

    第35屆

    沃納·赫爾佐格 《陸上行舟》

    第36屆

    羅伯特·布列松 《錢》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鄉愁》

    第37屆

    貝特朗·塔維涅 《鄉村星期天》

    第38屆

    安德烈·泰西內 《情陷夜巴黎》

    第39屆

    馬丁·斯科塞斯 《下班後》

    第40屆

    維姆·文德斯 《柏林蒼穹下》

    第41屆

    費爾南多·索拉納斯 《南方》

    第42屆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流浪者之歌》

    第43屆

    帕維·龍根 《計程車司機布魯斯》

    第44屆

    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巴頓·芬克》

    第45屆

    羅伯特·奧特曼 《幕後玩家》(挺有諷刺意味的)

    第46屆

    邁克·李 《赤裸裸》

    第47屆

    南尼·莫萊蒂 《親愛的日記》

    第48屆

    馬修·卡索維茨 《怒火青春》

    第49屆

    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冰血暴》

    第50屆

    王家衛 《春光乍泄》 ("不如我們重新來過")

    第51屆

    約翰·保曼 《將軍》

    第52屆

    佩德羅·阿莫多瓦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第53屆

    楊德昌 《一一》

    第54屆

    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缺席的人》

    大衛·林奇 《穆赫蘭道》

    第55屆

    林權澤 《醉畫仙》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狂野之愛》

    第56屆

    格斯·范·桑特 《大象》

    第57屆

    托尼·加列夫 《流亡》

    第58屆

    邁克爾·哈內克 《隱藏攝像機》

    第59屆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通天塔》

    第60屆

    朱利安·施納貝爾 《潛水鍾與蝴蝶》

    第61屆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

    第62屆

    布里蘭特·曼多薩 《基納瑞》

    第63屆

    馬修·阿馬立克 《巡演》

    第64屆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 《亡命駕駛》

    第65屆

    卡洛斯·雷加達斯 《柳暗花明》

    第66屆

    阿瑪特·艾斯卡蘭特 《赫利》

    第67屆

    貝尼特·米勒 《狐狸獵手》

    第68屆

    侯孝賢 《刺客聶隱娘》(近期打算看~)

    第69屆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私人采購員》

    克里斯蒂安·蒙吉 《畢業會考》

    第70屆

    索菲亞·科波拉 《牡丹花下》

    第71屆

    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冷戰》

    第72屆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年輕的阿邁德》

    第74屆

    萊奧·卡拉克斯 《安妮特》

    最佳演員獎(男/女)

    第1屆

    雷·米蘭德 《失去的周末》

    米歇爾·摩根 《田園交響樂》

    第3屆

    愛德華·羅賓遜 《陌生人之屋》

    伊莎·米蘭達 《馬拉帕加之牆》

    第4屆

    邁克爾·雷德格瑞夫 《白朗寧版本》

    貝蒂·戴維斯 《彗星美人》

    第5屆

    馬龍·白蘭度 《薩巴達萬歲》

    李·格蘭特 《偵探的故事》

    第8屆

    斯賓塞·屈塞 《黑岩喋血記》

    葉卡捷琳娜·薩維諾娃 《大家族》

    尼古拉·格里岑科 《大家族》

    伊婭·阿列比娜 《大家族》

    鮑里斯·比秋科夫 《大家族》

    拉瑞莎·科倫伯格 《大家族》

    帕維爾·卡道奇尼科夫 《大家族》

    葉琳娜·杜布朗拉沃娃 《大家族》

    尼古拉·謝爾蓋耶夫 《大家族》

    薇拉·庫茲涅佐娃 《大家族》

    鮑里斯·科科夫金 《大家族》

    克拉拉·盧奇科 《大家族》

    鮑里斯·安德列耶夫 《大家族》

    謝爾蓋·盧克亞諾夫 《大家族》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 《大家族》

    瓦吉姆·梅德維傑夫 《大家族》

    謝爾蓋·庫里洛夫 《大家族》

    第9屆

    蘇珊·海沃德《傷心淚盡話當年》(最佳女演員)

    第10屆

    約翰·奇茲米勒《和平谷》

    茱莉艾塔·瑪西娜《卡比里亞之夜》

    第11屆

    保羅·紐曼《漫長的炎夏》

    芭布洛·約爾特·阿夫·奧納斯《生命的邊緣》

    英格里德·圖林《生命的邊緣》

    畢比·安德森《生命的邊緣》

    伊娃·達爾貝克《生命的邊緣》

    西蒙·西涅萊《金屋淚》

    第12屆

    布拉福德·迪爾曼《朱門孽種》

    迪恩·斯托克維爾《朱門孽種》

    奧遜·威爾斯《朱門孽種》

    第13屆

    空缺

    瑪麗娜·墨蔻莉《痴漢艷娃》

    讓娜·莫羅《如歌的行板》

    第14屆

    安東尼·博金斯《何日君再來》

    索菲婭·羅蘭《烽火母女淚》

    第15屆

    拉爾夫·理查德森《長日入夜行》

    凱瑟琳·赫本《長日入夜行》

    傑森·羅巴茲《長日入夜行》

    麗塔·塔欣厄姆《甜言蜜語》

    迪恩·斯托克維爾《長日入夜行》

    穆雷·梅爾文《甜言蜜語》

    第16屆

    理查德·哈里斯《超級的男性》

    瑪麗那·維拉迪《女王蜂》

    第17屆

    安塔爾·帕傑爾《雲雀》

    安妮·班克羅夫特《太太的苦悶》

    薩羅·烏爾濟《被誘惑被遺棄的女人》

    芭芭拉·蓓麗《天倫淚》

    第18屆

    特倫斯·斯坦普《收藏家》

    薩曼莎·艾加《收藏家》

    第19屆

    帕爾·奧斯卡森《飢餓》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

    第20屆

    奧戴德·科特勒《一個男孩的三天》

    比亞·戴格瑪克《鴛鴦戀》

    第22屆

    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焦點新聞》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絕代美人》

    第23屆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妒忌夢》

    奧塔維亞·皮科洛《麥泰洛》

    第24屆

    里卡多·庫喬拉《薩可與方齊迪》

    吉蒂·溫《毒海鴛鴦》

    第25屆

    讓·雅南《我們不願互訴衷曲》

    蘇珊娜·約克《幻象》

    第26屆

    吉安卡羅·吉安尼尼《愛與無政府》

    喬安娜·伍德沃德《雛鳳吟》

    第27屆

    傑克·尼科爾森《最後的細節》

    瑪麗-若斯·納特《舞會的小提琴》

    第28屆

    查爾斯·博耶《史塔維斯基》

    瓦萊麗·佩萊恩《列尼傳》

    維托里奧·加斯曼《女人香》

    第29屆

    何塞·路易斯·戈麥茲《巴斯瓜爾厄一家》

    瑪麗·托洛斯克《德里夫人您在哪兒?》

    多米尼克·桑達《遺產》

    第30屆

    費爾南多·雷依《埃莉莎,我的愛》

    莫妮克·梅居爾《攝影師馬丁》

    謝莉·杜瓦爾《三女性》

    第31屆

    強·沃特《榮歸》

    吉爾·克雷伯格《不結婚的女人》

    伊莎貝爾·於佩爾《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第32屆

    傑克·萊蒙《中國綜合症》

    莎莉·菲爾德《諾瑪蕾》

    第33屆

    米歇爾·皮寇利《虛無縹緲》

    阿努克·艾梅《虛無縹緲》

    第34屆

    烏戈·托格內吉《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

    伊莎貝爾·阿佳妮《四重奏》《著魔》(後者是一部恐怖片,至今不敢挑戰)

    第35屆

    傑克·萊蒙《失蹤》

    亞德維加·揚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另一個天堂》

    第36屆

    吉昂·馬利亞·沃隆特《馬里奧·里奇之死》

    漢娜·許古拉《皮耶拉的故事》

    第37屆

    阿爾弗雷多·蘭達《聖嬰》

    海倫·米倫《卡爾》

    Fernando Rabal《聖嬰》

    第38屆

    威廉·赫特《蜘蛛女之吻》

    雪兒《面具》

    諾瑪·阿萊昂德羅《官方說法》

    第39屆

    米歇爾·布朗《晚禮服》

    費爾南達·托里斯《永遠愛我或不再愛我》

    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

    芭芭拉·蘇科瓦《羅莎·盧森堡》

    第40屆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黑眼睛》

    芭芭拉·赫希《羞怯的人》

    第41屆

    福里斯特·惠特克《菜鳥帕克》

    琳達·姆夫西《分離的世界》

    喬迪·梅《分離的世界》

    芭芭拉·赫希《分離的世界》

    第42屆

    詹姆斯·斯派德《性、謊言和錄像帶》

    梅麗爾·斯特里普《黑暗中的吶喊》

    第43屆

    傑拉爾·德帕迪約《大鼻子情聖》

    克里斯提娜·楊達《審訊》

    第44屆

    約翰·特托羅《巴頓·芬克》

    伊蓮娜·雅各布《兩生花》

    第45屆

    蒂姆·羅賓斯《幕後玩家》

    佩尼拉·奧蓋斯特《善意的背叛》

    第46屆

    大衛·休里斯《赤裸裸》

    霍利·亨特《鋼琴別戀》

    第47屆

    葛優 《活著》 (現代文學史課上看過,之後懷疑了好久人生)

    維爾娜·麗絲《瑪戈皇後》

    第48屆

    喬納森·普雷斯《卡林頓》

    海倫·米倫《瘋狂的喬治王》

    第49屆

    帕斯卡·杜奎奈《第八日》

    布蘭達·布萊斯《秘密與謊言》

    丹尼爾·奧圖《第八日》

    第50屆

    西恩·潘《她是如此可愛》

    凱西·伯克《切勿吞食》

    第51屆

    彼得·穆蘭《我的名字是喬》

    娜塔莎·雷尼埃《兩極天使》

    艾洛迪·布歇《兩極天使》

    第52屆

    埃馬紐埃爾·肖特《人,性本色》

    艾米莉·德奎恩《美麗羅塞塔》

    賽芙琳·卡尼爾《人,性本色》

    第53屆

    梁朝偉《花樣年華》(懷舊的氛圍感很酷)

    比約克《黑暗中的舞者》

    第54屆

    伯努瓦·馬吉梅《鋼琴教師》

    伊莎貝爾·於佩爾《鋼琴教師》

    第55屆

    奧利弗·古爾邁《兒子》

    卡蒂·奧廷寧《沒有過去的男人》

    第56屆

    伊敏·托普拉克《遠方》

    瑪麗-喬西·克羅茲《野蠻的入侵》

    穆扎菲·奧德梅爾《遠方》

    第57屆

    柳樂優彌《無人知曉》

    張曼玉《清潔》

    第58屆

    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漢娜·拉斯洛《自由地帶》

    第59屆

    塞米·鮑亞吉拉《光榮歲月》

    布蘭卡·波蒂洛《回歸》

    伯納德·布蘭卡恩《光榮歲月》

    尤漢娜·柯博《回歸》

    羅什迪·澤姆《光榮歲月》

    達茲·萊姆波瑞娃《回歸》

    賈梅爾·杜布茲《光榮歲月》

    佩內洛普·克魯茲《回歸》

    薩米·納塞利《光榮歲月》

    卡門·毛拉《回歸》

    勞拉·杜納絲《回歸》

    第60屆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將愛放逐》

    全度妍《密陽》

    第61屆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

    第62屆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無恥混蛋》

    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

    第63屆

    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

    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哈維爾·巴登《美錯》

    第64屆

    讓·杜雅爾丹《藝術家》

    克爾斯滕·鄧斯特《憂鬱症》

    第65屆

    麥斯·米科爾森《狩獵》

    克里斯蒂娜·弗盧圖爾《越過群山》

    考斯米娜·斯特拉坦《越過群山》

    第66屆

    布魯斯·鄧恩《內布拉斯加》

    貝熱尼絲·貝喬《過往》

    第67屆

    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朱麗安·摩爾《星圖》

    第68屆

    文森特·林頓《市場法律》

    魯妮·瑪拉《卡蘿爾》

    艾瑪紐爾·貝克特《我的國王》

    第69屆

    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傑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第70屆

    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第71屆

    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第72屆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

    第74屆

    卡賴伯·蘭德里·瓊斯《內特拉姆》

    雷娜特·賴因斯夫《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

    學習【外國文學史】和【現當代文學史】的朋友們,應該看過很多。其實很多作品可能看起來並沒有太引人入勝,但是它確實就是經典,感興趣可以去搜一搜看一看~

    9. 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被宋康昊收入囊中,誰是最大的贏家

    最近,備受關注的第七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陸續公布了。這次的主競賽單元中,獲得了而最佳男演員的是憑借著電影《掮客》入圍提名的韓國演員宋康昊。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他第一座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的獎項,也是韓國影史上第一位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這樣一來,他可以說是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大贏家。

    10. 2022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2022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悲情三角》

    評審團大獎:《正午之星》&《親密》

    最佳導演: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最佳男演員:宋康昊《掮客》

    最佳女演員: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聖蛛》

    最佳編劇:塔里克·薩利赫《天堂來的男孩》

    評審團獎:《驢叫》&《八座山》

    短片金棕櫚獎:《海邊升起一座懸崖》

    短片單元特別提及:《母親憂郁的催眠曲》

    金攝像機獎:《野獸》

    金攝像機特別提及:《七五計劃》

    75周年紀念獎:《托里和洛奇塔》

    2022戛納電影節亞洲電影成最大贏家

    第75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備受矚目的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由魯本·奧斯特倫德導演(《方形》)執導的首部英語電影《悲情三角》(《 Triangle of Sadness》)獲得。除此之外,不難發現,亞洲電影在本屆戛納電影節可謂收獲頗豐。

    韓國導演朴贊郁憑借電影《分手的決心》獲得最佳導演,《分手的決心》早前放映時,在戛納的國際場刊《銀幕》登頂,獲得3.2的高分。

    影評人大多認為,朴贊郁此次雖然減少暴力和暴露場景,但純熟的鏡頭處理和對人物情感的把握,讓這對男女之間的情感游戲頗為迷人;女主角湯唯則充分展現了角色的神秘性,頻頻以不同裝束和發型登場,充分滿足男主角和觀眾對她的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