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電影 » 美國電影黃金時代
擴展閱讀
歷屆北京電影節獲獎名單 2024-05-08 10:51:44
動漫守護者電影下載 2024-05-08 10:38:03

美國電影黃金時代

發布時間: 2023-02-03 13:27:58

❶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時間與人物都是什麼

好萊塢黃金時代,指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默片電影的末期)至20世紀50年代這段時間,開始的標志是1927年由華納兄弟公司拍攝並上映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

雖然它只有幾句台詞和幾段歌詞,卻受到了觀眾們的熱情追捧,讓當時瀕於破產的華納兄弟公司起死回生,並大大促進了美國有聲電影的發展,美國的電影觀眾也從1927年的6000萬,猛增到1929年的1000萬。

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的好萊塢,因長時間的日照環境和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吸引了許多獨立製片商和電影製作公司,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而沿襲至今的「明星制度」也是那個時候發明的。環球公司的老闆卡爾·萊默爾發現一位名叫范蘭·梯的演員去世後有很多人前去送葬,由此發現了所謂的「明星效應」。此後,萊默爾便以高薪聘請演員,電影製作也開始圍繞著明星轉。

費雯·麗、奧黛麗·赫本、瑪琳·黛德麗、英格麗·褒曼、馬龍·白蘭度等都是好萊塢黃金時期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他們的熒幕形象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所拍攝的電影也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豐碑。

在整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里,米高梅牢牢占據著美國電影市場「老大哥」的位置,並擁有大量好萊塢超級明星。當時,米高梅旗下的明星包括「好萊塢之王」克拉克·蓋博、萊昂內爾·巴里莫爾、珍·哈露、諾瑪·舒利亞、葛麗泰·嘉寶、斯賓塞·屈賽、朱迪·加蘭以及金·凱利。

由米高梅1939年出品的電影《亂世佳人》,盡管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依舊成為了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它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飄》改編而來,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經典台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和費雯·麗在亞特蘭大的戰火中奔走的背影,都成為影迷心中無可復制的獨家記憶。

❷ 關於美國電影發展史

美國電影發展史:

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沒有什麼歷史底蘊,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而這些在其電影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這些都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具備的。

包容這一點尤其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電影《硫磺島來信》,能從侵略者和敵人的角度來表現戰爭,發掘敵人身上的閃光點與無奈,在全球恐怕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到。因而美國電影一直引領著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

這些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當時的產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鮑特,E.S.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意發展為一門藝術。

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來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自1897年開始,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

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該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並與電影膠片專營者之一的伊斯曼柯達公司達成協議:只有專利公司成員組織方能購買伊斯曼膠片。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磯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這里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遠離專利公司的控制,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

格里菲斯此時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他於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1908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他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 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塞納-馬恩省特,M.、璧克馥,M.和吉許,L.姐妹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也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湧入歐洲市場。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電影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美國電影風格:

1、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地實現。

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國電影很注重鏡頭和敘述場景的精雕細琢,自由女神像、星條旗、曼哈頓街道都是時常出現的鏡頭。

無論是現代科技製作出來的震撼鏡頭,還是藝術浪漫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都會激起一部分觀眾對美國的嚮往。

3、美國電影善於將精神內核和商業外殼有機結合,價值觀傾向被包裝在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表層結構之下。

美國影視產業不僅為美國帶來巨額經濟利益,帶動了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推銷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國家形象傳播的「美國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