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作經典 » 老電影蔣介石
擴展閱讀
動畫片的電影有沒有 2024-05-06 08:43:46
有意思的國產喜劇電影 2024-05-06 08:38:16

老電影蔣介石

發布時間: 2022-10-08 05:28:58

Ⅰ 電影中將介石為什麼老拄著拐杖

最開始蔣介石不是真的需要拐杖,只是文明杖,當時西方文化盛行,認為這樣很有禮貌是紳士。後來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後背重傷,終身不愈,後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攙扶走路

Ⅱ 將介石的拌演者是誰

1孫飛虎,西安電影製片廠演員,上個世紀60年代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分配到貴州省話劇團工作,在80年代前,孫飛虎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1979年,劇本《西安事變》出爐,隨後各地話劇團都在排演這部話劇,而孫飛虎,就在貴州團的《西安事變》里扮演蔣介石。1981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投拍電影《西安事變》,請來了北影廠著名導演成蔭,在選擇蔣介石這個人物扮演者時,參考了各地話劇團中扮演他的演員,在見過了孫飛虎的劇照之後,導演一錘定音,選定孫飛虎來扮演這個角色,在《西安事變》里孫飛虎憑借著深厚的演技給觀眾展現了一個鮮活走下書本的蔣介石形象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從此走上了特型人物之路,成為了中國銀幕上的「第一蔣介石」,孫飛虎扮演的蔣介石老謀深算,霸氣十足。2011年在停止扮演蔣介石10年後,孫飛虎在上海戲劇學院創作的話劇《黎明1949》里再度出演蔣介石,雖然年近古昔,但依稀能從劇照里看見當年孫飛虎的風采。

2趙恆多,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生從事軍隊文藝工作,1978年在電影《大渡河》里首次扮演蔣介石,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蔣介石的藝術形象。1986年在電影《血戰台兒庄》里扮演蔣介石獲得小百花獎最佳男配角,1990年在戰爭巨片《大決戰》選角中擊敗了熱門孫飛虎在劇中扮演蔣介石,趙恆多的形象與蔣介石本人相差較遠,但軍人氣質很濃,這也是趙老的優勢,2000年在拍攝完電影《肝膽相照》後,趙老罹患癌症於2001年去世。

3許道臨,天津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80年代中期開始扮演蔣介石,曾經在《非常大總統》、《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張學良將軍》、《新四軍》、《中國命運的決戰》等影視劇中扮演不同時期的蔣介石,成為當時觀眾口中的「第三號蔣介石」,許道臨扮演的蔣介石多脾氣暴躁,沒有大人物風度,與孫飛虎、趙恆多相差太多。

4馬曉偉,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上世紀80年代在《開槍!為他送行》、《代號213》、《快樂的單身漢》、《喜盈門》等影片中塑造了地下黨、軍官、工人、農民的一系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被電影觀眾熟悉和喜愛,最近幾年在央視歷史劇《延安頌》、《解放》、《東方》等中扮演蔣介石,是最近幾年來上鏡最頻繁的「委座」,對蔣介石在敗退大陸時的心態也把握的很好,不過馬曉偉扮演的蔣介石書生氣太濃,再加上普通話配音讓人感覺眼前的形象不是「總裁」

5陳道明,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這位的名氣就不用多介紹了,越王勾踐、明朝天啟皇帝、清朝康熙、同治、溥儀皇帝,巴黎和會談判代表顧維鈞等等,這些形象已經證明了陳道明的演技,他扮演的蔣介石同樣沉穩帶著霸氣,但任然缺少軍人氣質。

6鄭玉,新疆伊犁話劇團演員,他是《七七事變》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團長,也是《鐵血》里揚威異國的海鷗將軍戴安瀾,還是《長征》里丟官丟職的王家烈和《延安頌》里閻錫山的高級幕僚楊愛源。國民黨高級將領專業戶終於登上了黨國政權最高峰,成了《西安事變》和《紅色搖籃》里的委員長,鄭玉的戲路很廣,他可以是《歷史的天空》的「叛徒」李文彬也可以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一身正氣的楊廷鶴。

7吳興國,台灣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曾經在徐克導演的電影《青蛇》中飾演許仙。在《宋家皇朝》和《誰主沉浮》兩部電影里扮演蔣介石,以台灣人的視角來進行表演。給人們感覺不同。

8杜雨露,哈爾濱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劇協會員。演技不錯的杜雨露之前塑造的白穎宇、張廷玉等人物都是正氣凜然的角色,在《紅日》、《東方紅1949》卻以蔣介石的老奸巨猾形象出現,可惜相貌與蔣相差太遠,而且其東北口音總讓觀眾感覺不到蔣介石的氣質所在。

9潘勇,四川人藝演員,只在兩部影視劇里扮演過蔣介石,分別是《朱德元帥》和《中原突圍》,演技一般,形象也不行。

10沈保平,河南話劇院演員,扮演蔣介石之前多以古裝形象出現在影視劇中,扮演的扮演的蔣介石中規中矩。

Ⅲ 《血戰台兒庄》蔣介石扮演者是誰,

《血戰台兒庄》蔣介石扮演者是趙恆多。

趙恆多(1930—2001),男,1930年10月生於河南確山,中國電影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生從事部隊文藝工作。歷任文工團員、總政治部話劇團演員。

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首次飾演蔣介石。

1979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專飾蔣介石。

人物評價:

趙恆多扮演蔣介石的成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聲譽。他經常聽到人們的贊譽和掌聲,看到影迷們的笑臉和鮮花。他接到的片約也越來越多。他參加過許多大片的拍攝,卻沒有因此而鄙薄群眾文藝活動,從不計較演出條件,也不要求任何報酬,連他演出所需的服裝道具都是自己准備,自己攜帶。

Ⅳ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劉伯承(傅學誠 飾),毛澤東(韓適 飾),朱德(劉懷正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蔣介石(趙恆多 飾), 趙劍峰(陳寶國 飾), 沈曉瑩(趙娜 飾)。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

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4)老電影蔣介石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長征途中,紅軍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危情下,來到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群山之中。此時,蔣介石已布重兵數萬,和紅軍拉開決戰架式,妄圖讓毛澤東做當年的石達開。

敵情重重,風聲鶴唳,毛澤東(韓適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朱德(劉懷正 飾)、劉伯承(傅學誠 飾)等紅軍高級將領臨危不懼,緊急布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作戰方案。

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另一路飛奪瀘定橋。蔣介石隨既調整方案,妄圖分割圍殲渡河紅軍,毛澤東將計就計,分兵幾路迷惑敵人,當蔣明白過來,臨陣換將,令川軍何湘輝(李寧 飾)部回援瀘定時,瀘定橋頭已被紅軍佔領並控制,當蔣來電詢問守橋情況時,一切已晚矣。

Ⅳ 電影一九四二想表達什麼

《一九四二》是一部透過「三年災害」銘心刻骨的故事,導演想表達在面對生存的時候的復雜人性。

《一九四二》是「馮氏悲劇」里第一部不再嬉笑怒罵的電影,在保證了影片商業性、娛樂性、可看性的同時,還原了歷史,值得推薦。

Ⅵ 《建國大業》影片的看點

一、大腕雲集

《建國大業》演員陣容可用「星光熠熠」來形容,幾乎囊括中國所有實力明星。除了主角張國立、唐國強,參與主演的有劉勁、劉沙、王學圻、陳坤、修宗迪、王伍福、許晴、王健、鄔君梅、王冰、王鑫,而姜文、葛優、孫紅雷、劉德華、陳凱歌、馮小剛、陳道明、陳寶國、尤勇、馮遠征、陳好、侯勇、江珊等都將在片中友情出演,分別對位扮演重量級政治人物。 另外還有國內頂級幕後製作團隊,如金牌編劇王興東,金牌音樂才子申寶峰,金牌攝影指導趙曉時,金牌化妝師王希鍾都傾情加盟此片,使《建國大業》更加金碧輝煌。

二、張國立陳坤演蔣氏父子

蔣介石由張國立扮演,這是他的首次挑戰,而陳坤出演蔣經國,與張國立上演一場父子戲。毛澤東則由「專業戶」唐國強扮演。

三、陳凱歌馮小剛甘心當綠葉

陳凱歌、馮小剛等導演加盟出演,讓這部題材沉重的主旋律電影陡增看點。 陳凱歌、馮小剛則將在影片里客串政協委員。

北京拍攝情況

由中國電影集團攝制的建國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開拍以來受到極大關注,因為該片聚集了眾多大腕,堪稱史上最豪華陣容。2009年2月,片方在懷柔影視基地組織了首次探班,現場拍攝的正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

拍攝還原歷史

連續張涵予在《建國大業》中飾演解放軍戰士[2]兩天下雪,懷柔影視基地也一片銀裝素裹。記者進入拍攝現場時,工作人員一再叮囑,一定要跺跺腳再進去,免得在剛剛打掃好的通道上再踩上雪。而這個通道,就是片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眾多人物步入七屆二中全會會場的通道。

1949年解放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是中共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這次《建國大業》的拍攝,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包括每個人的入場順序、誰跟誰一起入場、每個人的表情又是怎樣等。記者在現場看到,「賀龍」入場時,竟然一直朝著攝像機方向走,過了會議室的門也沒進去,後來發現之後,自己邊笑邊往回走。據導演介紹,歷史上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現場有人攝像,賀龍一直對著鏡頭走,後來發現自己走錯後,笑著返回。

大腕精益求精

《建國大業》聚集了眾多的大腕明星,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大腕都非常認真,聽從導演指揮,唐國強和劉勁在拍攝完一個鏡頭後,就趕緊看鏡頭回放,生怕不滿意。在進入會場之前,唐國強、劉勁等都已經在跟導演組討論每一個細節,具體到當時的面部表情,唐國強也不忘跟導演組確認。在拍攝完畢後,唐國強和劉勁還專門到機器上看鏡頭的回放,直到覺得自己的表演還比較滿意後,才放心地離開。

《建國大業》在北京的拍攝完成後,2月21日起,劇組將轉戰南京進行拍攝,隨後,還將在上海取景拍攝。

明星「跪求」小角色 張國立願私人投資
《建國大業》投資是3000萬,但請的明星不僅大牌而且眾多,劇組還要轉戰幾個地方拍攝。黃建新導演透露,其實大部分演員都是義務演出。

黃建新說,現在都還有不少大牌明星打來電話,要求在《建國大業》中扮演角色,而且根本不問酬勞。
《建國大業》不來重慶拍 稱高樓多場景難還原
《建國大業》的時間跨度為1945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重慶是這段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城市,但遺憾的是劇組不會來重慶拍攝,導演表示,重慶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很難還原當時的歷史。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建國大業》中有不少在重慶發生的情節,包括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的歷史性會晤、雙十協定的簽訂等。但是,這些戲都不會來重慶取景。據了解,其中八路軍辦事處的一些戲份是在北京搭景拍攝的。

導演黃建新告訴記者,之前他們來重慶選過景,也看過紅岩村、南山蔣介石舊居等地,但是都很難令他們滿意。黃導稱,雖然這些建築本身都還在,在裡面拍一些戲份也可以,但是這些建築多被一些高樓和現代建築包圍,拍攝起來很容易穿幫,所以最後他們不得不放棄。

除了搭景外,有些重慶的戲份則需要電腦製作,黃建新透露,他們很想要一組1946年的重慶夜景鏡頭,但是現在已經拍不出來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用電腦製作的方式完成,這也是該電影中為數不多的需要電腦特技和電腦合成的部分。

葛優演我軍團長

導演黃建新透露,葛優的角色也已經確定,是演共產黨的一個團長,而且同樣很有幽默感。

在第一批陣容公布後,就有說法稱,張國立、陳坤、劉德華都演出國民黨人物,那邊的明星陣容過於強大了,黃建新導演也笑稱:「葛優要演我軍,要增強我軍的明星陣容。」黃導透露了葛優的一段台詞和場景,相當有喜感。大意是:葛優下面的一個排長向他報告,說前面有家地主的院子很大,又很堅固,大炮都打不過去,結果葛優過去發現:「這不是北京城牆嗎?怪不得那麼結實。」黃導稱,雖然這是重大歷史題材影片,但是他們希望拍出新意,能讓更多觀眾喜歡。

唐國強:我只是一個普通百姓

唐國強謙虛地稱,不管演多少次毛主席,自己都不是大明星,只是一個普通百姓。這次演毛主席會有什麼不同,唐國強稱,其實每個階段對角色理解和演繹都會有所不同。唐國強還透露,他擔任導演的50集電視連續劇《解放》也剛剛殺青,該劇也是建國60周年的獻禮劇。

出演周恩來的劉勁也笑稱,自己跟唐國強合作這么多年,可以說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每年兩人在一起的時間,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

南京拍攝情況

中影集團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片《建國大業》因為請到了眾多大腕客串,吸引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張國立(飾蔣介石)、陳坤(飾蔣經國)、馮小剛(飾杜月笙)、鄔君梅(飾宋美齡)等人的戲份均在南京。劇組從2月22日起轉場南京後,一直「封閉式」拍攝,與媒體玩「躲貓貓」。不過,「樹大招風」,劇組還是泄露了行蹤,南京期間在美齡宮、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陵取景,拍攝重要戲份。

張國立鄔君梅見外賓 美齡宮戲份一天半

《建國大業》來南京拍攝的「國軍」部分,不用說,中山陵、美齡宮、總統府這些重要的與民國歷史有關的建築都會被攝入鏡頭。由於導演向劇組所有成員發下「禁令」,要求不能向媒體透露任何訊息。所以,本地媒體一直未能得知劇組的具體行程。美齡宮負責人表示,這里的拍攝進行了一天半,已經結束。

據了解,美齡宮主要拍攝的是蔣介石(張國立飾)和宋美齡(鄔君梅飾)在這里與一個美國使者的會面。「鄔君梅演宋美齡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氏三姐妹》中也演過,我覺得很像。」一位工作人員對比宋美齡的畫像笑著告訴記者。

南大取景大學生熱議 「蔣介石」張國立受期待

《建國大業》在南京的行程緊湊,2月25日上午完成美齡宮戲份後,立刻轉場南大,在南京大學的標志性建築大禮堂附近拍了整整一個下午。因為是戶外拍攝,引起了來往學生的追捧與圍觀。當看到穿著馬褂便服的「蔣介石」張國立出場時,學生們都異常興奮,拿出手機拍照,並及時地在南京大學小百合網站上發布並討論。

不少學生表示張國立形象氣質與蔣介石還蠻相似,令人期待,可惜「造型太過單一了,不出意外地就那麼幾套衣服。」南大學子對於該片在學校取景很是自豪,「要是全在學校拍就好了,可別是只拍一兩個場景就算了。招群眾演員的話,我們可以上一把鏡頭。」也有學生擔心,「別破壞了學校的環境啊!」不過,這一點學生倒是多慮了,2月26日有記者再次來到南大拍攝場地時,這里收拾得乾乾凈凈,看不出任何劇組停留過的痕跡。

而據校方負責人介紹,3月6日《建國大業》到南大再次拍攝。

東大老圖書館變成上海洋行 馮小剛陳坤戲份少

「《建國大業》怎麼在南大拍? 我們東大才是『中央大學』舊址啊?」一位東大學生在論壇上質疑。有意思的是,《建國大業》並沒有遺忘東大,一大早,印著「中影集團」「建國大業劇組」字樣的三十餘輛車就開進了東大四牌樓校區。氣勢很大,把來往的學生都「震住」了。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以前還很少有這么大規模的劇組進來過呢!」不過,《建國大業》相中的,倒不是東南大學是「中央大學」舊址,而是看中了該校室內裝修中的老圖書館。劇組將二樓進行了改造,將三百多平方米的場地改造成一個舊上海洋行,並拍攝了幾個重要的上海灘鏡頭,「杜月笙(馮小剛飾)和蔣經國(陳坤飾)見面的戲,上海灘黑社會的一些戲,都在這里拍了。」

一位劇組成員告訴記者。杜月笙和蔣經國上午的戲拍得十分順利,導演黃建新很是滿意,因此很快就結束了。馮小剛和陳坤進場化妝拍畢後,立刻乘車離開了拍攝現場,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兩人又來去匆匆,並未引起太多注意。雨越下越大,這里仍然打著強光燈,亮如白晝,數位工作人員把守門口,攔住想進去看熱鬧的學生。不斷有穿中山裝或穿黑衣戴禮帽的演員進進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據劇組人士介紹,現在拍的是些過場戲,洋行里一些黑衣打手(杜月笙的手下)在討論和轉移財產,戲不重,但蠻磨時間,因為導演要求高。天色漸晚,雨也越下越大,而劇組絲毫不見收工的樣子,倒是後勤及時地送來了簡單的晚飯。

中山陵總統府迎接劇組 場景猜測:別陵與南京解放

現場一位自稱演「記者」的中年演員笑著告訴記者,「明天(2月28日)就轉去中山陵了。」至於去中山陵拍什麼戲,劇組不肯透露。

不過,《建國大業》既然講的是「新中國成立」,想必要拍攝蔣介石「別陵」的場面。而蔣介石最後一次去中山陵,是在1949年1月16日,「下野」前夕。專家介紹,蔣介石在日記里還寫到,當日「正午到陵墓謁陵默禱此為離京別陵之紀念也。」結果,這次「別陵」成了「辭廟」,從此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看見中山陵了。這么有意味的鏡頭,時間和氣候也與現在相當,想必影片不會錯過。另一個影片要重現的鏡頭該是「總統府」,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國民黨總統府,南京長江路上的292號大院翻開它新的一頁。

總統府工作人員介紹,《建國大業》劇組將在3月1日與總統府簽約,進場拍攝。

上海拍攝情況

《建國大業》在完成了北京、南京兩地的拍攝後,《建國大業》3月上旬轉景上海。據悉,包括最新加盟的黎明在內的眾多大腕的戲份,都在上海完成。

黃建新贊上海老建築保護到位

2月中旬,《建國大業》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式,到場的全明星陣容加上總導演韓三平許諾的眾多將加盟的演員,使得該部獻禮片堪比投資上億的「大片」。轉景南京後,飾演傅作義之女的陳好、飾演國民黨播音員的黃聖依等眾多演員的戲份逐一殺青。而在3月6日,劇組完成蔣介石赴台灣前與兒子蔣經國、愛將陳誠告別的一場重頭戲後,又馬不停蹄地轉景上海。

由於上海在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國共產黨爭取全國各階層團結合作的中心,因此《建國大業》在上海的取景將長達一個月。除了飾演宋慶齡的許晴將在上海完成主要戲份,飾演毛人鳳的姜文、飾演「卧底」的陳道明、飾演共軍團長的葛優等人的主要戲份也都在上海拍攝。

《建國大業》在上海的首場拍攝於科學會堂內進行,劇組還進入駐上海車墩影視基地。此外,上海的眾多花園洋房也將成為《建國大業》的外景地。該片導演黃建新表示,沒想到上海的老建築保護如此到位,大部分建築都保持了當年的風貌,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便利。

黎明客串幾乎沒台詞

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在上海熱拍,黎明在上海的所有戲份都由陳可辛「客串」導演,這部分戲已經於3月31日拍攝完成。在《建國大業》中,黎明客串一位參與了首屆全國政協會議的民主代表,他幾乎沒有一句台詞。出現在片場的黎明身著西裝,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雙手背在身後,表情嚴肅地聽著自己的下屬匯報工作。

黎明表示,雖然很多演員在片中都是客串的,彼此無法見面,但想到這么多演員會出現在同一部電影里,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黎明在結束該片的拍攝後,隨即將進入《十月圍城》劇組。

浦江飯店取景

電影《建國大業》4月6日、7日轉景北外灘的浦江飯店拍攝。這場大戲呈現出電影片場罕見的景象,在大幫群眾演員當中,隨處可見大家熟悉的大腕面孔。浦江飯店的這場大戲正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官邸晚宴,200位群眾演員首先在大廳排兵布陣等待主演入場。但是當群眾演員真正看清即將配戲的大腕都是誰時,現場立即起了一陣騷動。

經過幾個月的減肥,扮演蔣介石的張國立、瘦削的形象與身旁扮演毛澤東的唐國強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這場戲,出現的大腕還不止這兩位,一邊聊得正歡的是扮演周恩來的劉勁和扮演陸軍將領的胡軍。李連傑身穿海軍制服出現在人群中,他扮演的角色是海軍上將陳紹寬,台詞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十三燕」王學圻也在人群中若隱若現。如此強大的明星陣容一度給拍攝帶來困難。

現身的客串演員除了李連傑,還有扮演青年黨黨魁的劉儀偉,扮演記者的孫紅雷。而據工作人員透露,接下來成龍也將客串一名記者,吳宇森、梁朝偉也有意客串角色,陳凱歌則會參與導演「西苑機場閱兵式」的戲份,看來《建國大業》的全明星陣容還將越來越壯大。

車墩基地拍攝招待會

4月7日上午,《建國大業》在上海車墩拍攝毛澤東、蔣介石重慶記者招待會的戲,客串《中央日報》記者的孫紅雷與主演唐國強、張國立進行對話。據悉,《建國大業》結束上海拍攝後,只剩下部分天津、北京場景,全片將於5月底拍竣。

由於在劇組的戲份即將完成,張國立馬上要投入到另外一部電視劇的拍攝中,為了積蓄體力,他開始結束減肥計劃,「昨天終於放量吃了點硬貨,但醫生說要讓胃慢慢適應,還是不敢多吃。」有記者質疑《建國大業》明星太多會影響影片質量,張國立稱「明星都是出色的演員,他們的合作會讓戲更生動,而且導演最後也會把握好影片節奏的。」 在毛澤東、蔣介石「重慶談判」時會見中外記者的戲中,多次扮演毛澤東的唐國強對這樣的場面可謂駕輕就熟,不過他對記者強調「這部戲我還是會有些改變,不然觀眾看多了也會厭煩。」為了拍好這場戲,甚至有部分探班記者也加入群眾演員中來,加強現場真實感。

影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運籌帷幄

影片一上來,就是解放軍情報員在接收電報,匆忙回身中,神情、舉止甚是詭異。當時正值抗戰結束,國共兩黨是戰是和疑霧重重。由此推斷,張涵予接到的這一情報內容,極有可能關乎著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

隨後,保密局特務頭目毛人鳳接受密令;上海警備司令部高官閻錦文,秘密營救民盟領導人張瀾和羅隆基;聞一多號召學生揭露蔣介石反動面目,這些畫面恰恰反應了當時一觸即發的局勢。而最終毛澤東擦火柴的瞬間,緊接爆炸鏡頭,表現了共產黨決不畏懼國民黨反動派這只紙老虎的氣魄。(姜文飾毛人鳳 陳道明飾閻錦文 吳剛飾聞一多)

第二階段:決勝千里

國民黨的陰謀被拆穿,瞬時局勢劍拔弩張。毛澤東緊急部署、調兵遣將;解放軍某團也已攻至北平城下;另一方面,傅冬菊在勸說父親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眼看國民黨大勢已去,參政員甘介侯愧疚難當,此時蔣介石也不得不低眉認輸。(葛優飾解放軍團長 王寶強飾解放軍戰士 陳好飾傅冬菊 修宗迪飾傅作義 陳寶國飾甘介侯 張國立飾蔣介石)

第三階段:建國慶典

而西郊閱兵演習,田漢等文化界代表,一系列輕松熱烈的鏡頭,都表現了各界人士在為建國慶典進行積極准備。中國歷史由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甄子丹飾田漢 趙薇飾女作家)通過這個預告片,我們現在可以摸清影片的脈絡,但仍然有一人物的舉動,會讓人產生疑惑,比如陳凱歌飾演的馮玉祥為何當眾開槍?劉勁飾演的周恩來又為何情緒激動呢?

兩大疑點

疑點一:陳凱歌飾演的馮玉祥為何當眾開槍?

在馮玉祥開槍的一個鏡頭中我們發現,在他身後的樓上寫著新民報社四個大字。新民報社位於重慶,所以我們可以將馮玉祥出現的地點鎖定在重慶。同時從現場看,人很多、滿地狼藉,肯定是在馮玉祥開槍前,就出現了混亂。同時在鏡頭中還有穿著皮衣的周恩來。

綜合這些線索,我們不難將目光鎖定在那場慶祝政治協商會議勝利閉幕的集會。當時國民黨現場毆打政協代表,破壞和談。而馮玉祥是支持和談的,所以他對於這種破壞行徑作出了激烈反應。

疑點二:劉勁飾演的周恩來為何情緒激動?

片中,周恩來拉著朱德等人表情激動。看他們開合一致的口型,加上手勢往下一頓,不難猜想他們在動情歌唱。同時,我們還看到激動萬分的毛澤東,簡直就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Ⅶ 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是誰演的

是由演員鄭玉扮演的

Ⅷ 電影《開國大典》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事跡

時代背景:

遼沈、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絕境。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劇情介紹:

1948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
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
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
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
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
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
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
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
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
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Ⅸ 老電影中的歷史細節—再看《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199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這也是大決戰三部曲的首部。《遼沈戰役》上映後掀起了廣泛的好評,影片著重刻畫了國共兩方面對遼沈戰役從開端到結束時各自的 歷史 背景和戰略戰役布局,幾乎重現了當年大決戰的整個過程。同時,這部電影也是自9.13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後,第一次從正面描繪了林彪在當年東北戰場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更令人尊重的是,攝制組在拍攝電影前翻閱和查看了大量的文史檔案並走訪了很多戰役親歷者,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因此在電影《遼沈戰役》中,除了我們常見到的各種經典情節外,還有各種各樣的 歷史 細節穿插其中,這些細節到底有多少,讓筆者來述說一二。

蔣家裡的外國人

影片開頭不久就出現了蔣介石和他的家人們,不過在這些人中卻突兀的出現了一個黃頭發白皮膚的外國女人。這個鏡頭在影片中一閃而過,如果不熟悉 歷史 的話很多人根本不會有印象。其實,這名外國女子有著自己的中文名稱,叫 蔣方良, 她就是蔣經國的妻子。蔣方良原名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生於1916年,俄國人,父母生前是沙俄貴族。俄國十月革命後,父母去世,蔣方良被姐姐撫養長大,畢業後進入機械廠工作。在工廠,蔣方良結識了正處在困境中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蔣經國俄文名,此時因蔣介石反共反蘇,蘇聯對蔣經國極不信任),隨後雙方墜入愛河,於1935年在蘇聯結婚。1937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方良隨蔣經國一同回到中國,正式成為了蔣家的兒媳。蔣方良雖是蔣經國的妻子,但為人低調隱忍從不張揚,不插手政治,也很少在各種公開場合出席露面,被稱作「神秘的幕後人」。因此,媒體對蔣方良的報道很少,大多數人只知蔣經國而不知蔣方良。蔣方良婚後三子一女,長子蔣孝文,長女蔣孝章,次子蔣孝勇,三子蔣孝武。2004年底蔣方良去世,終年88歲。

《遼沈戰役》中的這個鏡頭很短,但包括蔣經國夫婦和他們孩子在內的細節刻畫一點也不少,可見當年拍攝者之用心。

東三省和東九省

影片中,美軍顧問團建議國民政府放棄東北九省地區。這個東北九省其實就是原來我們常說的東三省。東北九省的存在時間並不長,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在東北地區重新劃分的9個省級行政區域,分別為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即對東北九省進行調整,歷經多次行政區域的拆分合並後才形成了現在新中國的行政版圖。

如果不查閱 歷史 資料,估計大多數人已經遺忘了東北九省這個概念。

70年前的高 科技

從這個片段中的對話可以得知,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就已經開始使用無線電測向技術來搜尋中共中央的具體位置。 無線電測向是依據電磁波傳播特性,使用儀器設備以測定無線電波的發射位置。 上世紀20年代無線電測向技術就已經普及開來,德國、日本等國家都曾利用無線電測向設備來搜捕佔領內的地下電台。當年的中共中央和各解放區之間的通訊絕大多數依靠無線電台組建的通信網路聯系(包括大決戰在內),所以無線電的往來使用十分頻繁密集,這也給國民黨提供了一個有利機會。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曾多次利用「測向儀」搜尋中共架設的電台群,華北方面就是因為美國提供的無線電測設備搜索到了地下電台的大致方位才導致中共北平地下黨被嚴重破壞,而在陝北的中共中央因曾因無線電多次身陷險境。

總體而言當年的國民黨雖有無線電測向設備,但技術相對而言較為落後,無法確定具體方位和距離。解放軍應對得利,反制有效,整體上並沒給全軍造成太大的麻煩,解放後也曾利用無線電測向技術來抓捕潛伏在國內的特務,成效未知。還有一點要注意,抗戰時期的日軍曾從德國引進這項技術來偵測國共諜報組織的無線電台,而國民黨普遍使用的無線電測向則是在抗戰勝利之後出現的,要是在抗戰期間露面可就「穿越」了。

復刻的西柏坡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於1948年4到5月間先後到達,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這里毛澤東等先後指揮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並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進京「趕考」。

現在我們知道平山縣還建有一個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少單位和個人還曾組織或自發前去參觀游覽。實際上,真正的西柏坡舊址現在已經成為了水庫的庫區。原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因1958年崗南水庫修建而被拆遷,拆遷前河北省古代建築修整所對中共中央舊址進行了詳細的測繪、制圖、拍照,對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編號登記。1970年後河北省政府另外選址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構件進行復原建設,修建了現在的西柏坡舊址。

林彪第一次登場

影片在12分40秒時林彪第一次出現在熒幕上,這也時9.13事件後林彪第一次以正面形象登上舞台。在這次出場中,攝制組加入了大量反應真實人物的細節描寫。比如這個情節中屋外人聲鼎沸,而屋內悄無聲息,外面天光大亮可屋內卻被窗簾遮住,光影交錯的場景,實際上是當年林彪真實生活的反映。抗戰期間林彪被誤傷後。子彈擊中肺部,還傷到了神經,傷勢很重,後經過蘇聯的治療,身體基本痊癒。卻也留下了怕光、喜靜、失眠、敏感多疑等後遺症。在東北,林彪的住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是最安靜的。據說受傷後的林彪還很不信任醫生,常常自己開方抓葯。除此外,林彪特別喜歡吃黃豆,平時有事沒事就拿著黃豆當零食,戰況緊急時吃,研究部署時吃,就是來了客人,也是拿出黃豆來招呼,更別提一日三餐了。這上面的截圖中,林彪就是在昏暗的指揮部中一邊吃著黃豆一般研究中央發來的電報。

多說一點,當年黑龍江省會哈爾濱一直掌握在東北野戰軍手中,未被國民黨攻佔,東北野戰軍舊址就是現在的哈爾濱雙城區。

地方局的作用

在上面的一段對話中,羅榮桓提出先提交東北局討論,再報告中央的建議。這里出現了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 「東北局」 。東北局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共中央的地方局之一。在戰爭時期,為了能夠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區相繼建立了中共中央地方局,以代表黨中央領導各解放區或根據地的工作 。解放戰爭中,中共中央先後組建了東北局、西北局、華北局、華東局、中原局等五大地方局。 中共中央地方局的權利很大,是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掌握著當地的黨政軍大權。東北局就是中共中央在東北建立的最高權利機構,東北野戰軍也僅僅只是東北局領導下的軍事力量之一。經過東北局討論後再上報中央屬於當地領導的集體意見,其重要性遠比一個野戰軍司令的建議要強得多,所以在片中毛主席對東北局的電報也相當重視,甚至也組織集體討論。

因為黨政軍大權都落在了地方局手中,所以各解放區在一元化的領導下整體上權利集中、責任明確、決策快、效率高,但也容易滋生特權階級和極端思想,算是戰爭時期特殊情況下的產物。解放後,地方局的權利被大大限制,隨後被逐步取消。

逃亡問題

逃亡,是一個躲不開的詞彙,在電影中也並不諱言。逃亡問題也曾是當時東野部隊的一項老大難問題。逃亡的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怕」字當先,尤其是傳統思想仍然濃厚的東北地區,怕離家成為了當年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資料記載,當年黃克誠率新四軍三師由蘇北出發共3萬2千餘人,除後勤機關及地方團收容的掉隊逃亡傷員病號約3千人外,到達冀東後只有2萬8千人。遼沈戰役勝利後,在獲知東北野戰軍即將進關的消息後,某縱某師幾天內逃亡200餘人。在東北野戰軍的隊伍中甚至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行軍打仗路過誰家,誰就成為「鞏固對象」,防止開小差回家。

算了不多說啦,放些當年的電報原文吧。

1948年9月7日,「林羅劉譚」在給「毛主席」的電報「中說:

11月11日,「林羅譚」在給「東北局並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

粟裕的KPI(績效考核)

這段情節大家比較熟悉,1948年初粟裕和陳毅來到西柏坡城南庄面見毛主席直陳過長江的利害得失。最終毛主席同意了粟裕暫不率部過江的意見,不過也讓粟裕立下了軍令狀,即在四到八個月的時間內消滅中原地區數量相當的國民黨軍隊,尤其是精銳的第五軍。應該說,這算是毛主席給粟裕的一次KPI考核,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正所謂「軍令如山」。一旦粟裕率領的華野無法完成這個目標,很可能將面臨一次自上而下的內部洗牌,中國革命戰爭史也很可能將是另一個樣子。幸而,華野在隨後的時間內抓住戰機連續發起了數次大戰役,並在1948年底發起了淮海戰役,徹底消滅了中原地區的國民黨主力,圓滿完成當初中央賦予的任務。(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