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大全 » 現在的3d電影沒有身臨其境
擴展閱讀

現在的3d電影沒有身臨其境

發布時間: 2022-09-03 02:57:26

1. 裸眼看3D,是不是必須看3D電影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看你所處在的城市了
3D電影就是通過光學原理製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在像北京上海3D電影帶鏡畫面效果還不錯,但是裸眼還是相差一點,有時候帶上3D眼鏡之後再摘下來你才會發現原來畫面效果這么好。。

2. 3D電影為什麼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人的雙眼能夠判斷距離,產生立體視覺,是因為左眼和右眼在觀察同一個對象時,形成於各自視網膜上的像略有差異,在科學上稱為“視差”。大腦對不同的兩個像進行處理,“合二為一”,外部世界就變得立體了。

3D電影給我們左右眼輸入的圖片需要不一樣,這樣圖像經過我們大腦的處理就會變成立體圖像。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觀看3D電影時,我們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鏡, 而現在大多數電影院採用的都是偏振光3D眼鏡。 而偏振光3D眼鏡,每個鏡片只允許特定的偏振光通過。左右鏡片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它們攜帶的成像信息略有差別,這樣最後我們看到的就是立體的3D圖像了。

3.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跟最早出現的立體電影效果不一樣,甚至相差懸殊。

3d電影和立體電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3d電影的感覺是身臨其境,比如說我看到的攻殼機動隊,有很多街道的鏡頭,給我的感覺是我彷彿來到了這個地方。立體電影的感覺是裡面的人或者是動物來到你的面前,比如說快樂的動物園,給我的感覺是裡面的小動物在你面前,感覺伸手就能抓到。

4. 怎麼在電腦(普通電腦)看3d電影,紅藍的,看著沒重影,但卻沒有身臨其境感覺啊!謝謝!解決後再加100分

5. 3D電影怎麼沒身臨其境的感覺 覺得效果好差

3D是從視覺上來製造立體視覺效果,就是和你平時看到的竟相差不多,並沒有製造相關的環境因素和氛圍來擬合真正的場景,要想有身臨其境的感就得去看4D電影。

6. 為什麼暴風影音裡面的3D電影沒有3D效果

暴風3d工具設置裡面的第二大項,一共有3大項。你把第二大項裡面的3d左右排放格式改成自動檢測。就變成一個畫面了。然後在開啟3d效果就好了。如果你是用紅藍3d眼鏡。你就在第一大項里選擇紅藍眼鏡,第三大項選左右,這項左和右兩個都試試,就知道用哪個了。如果開啟3d的效果,沒有3d字幕,去下載個對應電影的3d字幕。暴風最上面靠右有字幕的設定選項,暴風最上面靠右藏有畫音字播四個字,你點字就打開字幕設定了,再點裡面的高級選項,在裡面就可以載入你下載的字幕了。暴風載入3d字幕後,要重新打開一次3d電影才會顯示字幕。另外暴風看3d電影一樣可以開3d模式的,可以提高看3d電影的效果,還有暴風的工具設置裡面的第三項可以調視差,把視差調成最遠。調成最遠。看起來畫面最立體效果、這樣人物和背景都比與原來2d顯得大很多。而快播和其它播放器就沒有調視差的功能設定。所以我覺得暴風看3d電影要好得多。最後重要的一點看3d電影最好把家裡的燈光全關掉,看3d電影效果也會提升不少,特別是關了家裡所有燈光看恐怖片,3d效果好呀,可以把膽小的人嚇的半死

7. 3D電影都是什麼原因能讓人身臨其境的如何做到的

去電影院看過3D電影的朋友都知道,戴上3D眼鏡就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是什麼讓電影如此的生動起來的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兩隻眼睛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產生立體的感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用左右兩部攝像同拍攝,而在放映時所拍的兩部影片同步到大屏幕上面,當觀眾戴上3D眼鏡的時候,通過特定的光學原理,就可以產生立體的效果。

3D電影主要是由兩個不同的畫面,經過3D眼鏡再配合大腦指示將畫面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立體、逼真的畫面。3D電影雖然好看,可不能長時間的觀看,以免引起眼睛的不適。對於發育期的兒童和眼睛有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有暈車的人群都不適合看這種類型的電影。

8. 為什麼看3D電影覺得沒意思,不刺激,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視力無關)

身臨其境太玄乎了,不過比一般的電影銀幕震撼倒是真的,看大片我肯定去imax
3d

9. 為什麼我覺得現在的3d電影的3d效果大不如以前。以前看阿凡達,變形金剛等電影,3d效果很好,有身臨

當然不一樣了,因為《阿凡達》是卡梅倫用3D攝影機拍攝出來的,每一幀的畫面都是3D攝影機拍出來的,其他電影大部分都是後期製作的,而且只是某些場景加入了3D轉制效果,一台3D攝影機的價格就高達好幾百萬美金,《阿凡達》的製片成本高達3億美金,總成本高達5億美金,被載入吉尼斯紀錄,是全球歷史上製片成本和總成本最高的電影,《阿凡達》的CG原文件為1PB大小,就是100萬GB,卡梅倫當年采購了500塊2的硬碟才裝下這些CG文件,其他任何電影都遠遠比不上《阿凡達》的3D和CG特效

10.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