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大全 » 3d電影西廂記特別報道
擴展閱讀
免費看電視劇速度電影 2024-05-03 12:40:08
狂野女孩電影在線閱讀 2024-05-03 12:37:24
推薦電影版動漫 2024-05-03 11:37:41

3d電影西廂記特別報道

發布時間: 2022-11-30 09:24:48

⑴ 1994邵峰版西廂記全集哪裡可以看

電影TV網。1994邵峰版《西廂記》是愛情,古裝,有人稱其為越劇四大經典劇目之一,是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之一。可以在電影TV網看到這個版本的西廂記全集,電影TV網是一個有大量影視資源的網站。

⑵ 西廂記 文體,賞析,背景

文體:元曲(元雜劇)
背景及賞析: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背景材料

一、《西廂記》作品年代概況:
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最早成於元代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最晚成於元代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如按最晚的時間算,2007年是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誕生700年。(王季思、黃天驥《四大名劇》嶽麓出版社)
二、王實甫生平概況:
《西廂記》作者王實甫為北京人,「名德信,大都人」。(鍾嗣成《錄鬼簿》)王實甫准確出生年月已不可考,但略晚於關漢卿的觀點得到史學界承認。
三、《西廂記》的演變:
《西廂記》的文學源頭為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形成最早為唐德宗貞元末年(約公元802年至804年),距今大約1200年。《鶯鶯傳》並不是唐傳奇中最優秀的作品,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作品。有「今世大夫極談幽玄,訪奇述異,無不舉此(指崔張故事)以為美談」之說。《鶯鶯傳》中的基本矛盾是張生與鶯鶯的矛盾,是愛情與負心的矛盾,結局是悲劇性的。
金代(公元1189年至1208年),出現了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史稱「董西廂」。在「董西廂」中,人物基本矛盾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張生與鶯鶯共同追求愛情幸福而與封建家長之間的矛盾,成為愛情與禮教的矛盾,結局是喜劇性的,「董西廂」用崔、張二人共同追求幸福愛情的動人故事,取代了《鶯鶯傳》「始亂終棄」的悲劇結局。
到了元代,《西廂記》終於定型,主題逐漸從一個「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發展成「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愛情理想宣言,形式上也從說唱文學過渡到元雜劇。
王實甫的《西廂記》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豐滿,個性化;藝術上更加精美成熟,;結構嚴謹完整,情節起伏跌宕不落窠臼;心理描寫與人物性格、戲劇情節緊密相關;語言華美、富有個性化。王實甫以贊揚的筆調,細膩的筆觸,充分描寫了鶯鶯和張生作為初戀的少男少女的真實而強烈的感情,而不再認為這是一種罪過,也不再考慮是否會誤國誤身。簡而言之,雜劇中的鶯鶯,不再是妖孽、不再是尤物,而是一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尋求愛情幸福的純情少女。作者對愛情給予了的高度肯定,對人的正常的權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王實甫的《西廂記》打破了傳統元雜劇一本四折的格局,學習南戲的體制,首創性地以五本二十折(或作二十一折)的宏大篇幅,來給以足夠的表現;又打破全戲由一角唱到底的體制,讓張生、鶯鶯、紅娘甚至配角惠明都唱,一出之中也靈活轉換唱的角色,用豐富變化的手段來表現豐富變化的內容。
現在通行的《西廂記》刊本以暖紅室復刻凌夢初本為底本,並以王驥德、金聖嘆、毛西河、劉龍田、何璧、張深之諸本以及《雍熙樂府》參校。校點時,參用了《集評校注西廂記》(王季思校注,張人和集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和《西廂記新注》(張燕瑾、彌松頤校注)的研究成果。
四、《西廂記》的歷史評價: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賈仲明《凌波仙》)。
「北曲故當以《西廂》壓卷」(明:王世貞《曲藻》)。
「讀《西廂記》,必焚香讀之;必對花讀之;必與美人並坐讀之;必與道人對坐讀之」(金聖嘆)。
「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古戲必以《西廂》稱首」(明王驥德《曲律·雜論三十九》)。
「《西廂》無所不工,《西廂》之妙,以神以韻」(明王驥德《新注古本西廂記附評語》)。
「令前無作者,後掩來哲,遂擅千古絕調」(明王驥德《新校注古本西廂記·序》)。
「吾於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鮮瑕者,惟《西廂》能之」(清初李漁《閑情偶寄》)。
《西廂記》評本數量之多和評論的名家之多,皆遙遙領先於其它戲曲、文學名著,不僅在中國文藝史上而且在世界文藝史上也是罕有倫比的。
《西廂記》在明清兩代有著名的徐士范、李卓吾、徐文長、王鳳洲、沈璟、湯顯祖、王驥德、陳繼儒、徐奮鵬、凌豫初、閔遇五、金聖嘆、毛西河、周昂等十數家評本,薈萃明清一流文藝理論家,並多有理論建樹,尤其如金批《西廂》,乃代表中國評點文學的高峰著作之一,與金批《水滸》同為後世之楷模,直接啟示了毛聲山《第七才子書琵琶記》、毛宗崗《三國演義》評點本、張竹坡《金瓶梅》評點本、《聊齋志異》諸種評點本和《紅樓夢》脂硯齋評點本及哈斯寶譯評本、三家評本等一系列評論和理論名著的產生,對明清兩代的文藝理論和美學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影響巨大而深遠。
《西廂記》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漸得各國研究家的正確評價。如俄國柯爾施主編、瓦西里耶夫著的《中國文學史綱要》說:「單就劇情的發展來和我們最優秀的歌劇比較,即使在全歐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像這樣完美的劇本。」
日本河竹登志夫的《戲劇概論》將《西廂記》和古希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印度迦梨陀娑《沙恭達羅》並列為世界古典三大名劇,則從更廣闊的世界戲劇史的高度,給《西廂記》以精當的評價。
五、《西廂記》的社會影響:
《西廂記》是中國戲劇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周錫山《西廂記》新論)2001年12月吉林出版社出版)。
《西廂記》是中國戲劇史上最重要的愛情劇目之一,是「四大愛情戲之首」(另三部是《拜月亭》、《牆頭馬上》、《倩女離魂》)。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藝術上的異常精美成熟,而且還在於它體現豐富的民族文化心理內涵。郭沫若說:「《西廂記》是超過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恆的而且普遍的生命。」(《郭沫若全集》15卷)
在中國戲曲史上,有些戲曲名著,並不一定是文學名著,而《西廂記》既是戲曲名著,又是文學名著。「如果有人問,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劇作是哪幾部?我們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應是《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王季思《四大名劇》,嶽麓書社1992年第1版)
《西廂記》是元代戲劇中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第一部才子佳人的作品,是中國第一部舞台喜劇。
元代,關漢卿和王實甫被譽為元代的雙子星座,若以單個作家論,關漢卿最富開創性,有奠基意義,貢獻卓著;若是以單部作品論,《西廂記》是元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精緻的典範之作。
《西廂記》被金聖嘆稱為「第六才子書」,金批本大約完成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它與金批《水滸》(稱為「第五才子書」)一樣,在清一代頗負盛名,婦孺皆耳熟能詳,成為《西廂記》諸版本中流傳最廣,翻印最多的一種。
金批《西廂記》,把它等同於《離騷》《史記》《杜詩》等儒家經典,把它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去評價,這在當時,沒有一定的膽識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西廂記》中的張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知識分子」;崔鶯鶯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懷春少女」;尤其紅娘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登上文學殿堂的「草根」。在中國文學的人物形象中,有兩個人是家喻戶曉,一個是「孫悟空」,另一個就是《西廂記》中的「紅娘」。
《西廂記》的社會影響巨大,它的藝術生命力和舞台生命力特別強。無論是古老劇種、新興劇種、大劇種、小劇種皆有本戲或折戲被搬上舞台。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中,有「先西廂,後牡丹,再紅樓」之說。「《西廂記》描寫的知音互賞式的愛情模式為中國和世界文藝發展史所作出的巨大的首創性的傑出貢獻,並引領《牡丹亭》《紅樓夢》等取得領先性的傑出藝術成就」。《牡丹亭》是《西廂記》出現三百年之後才出現的,而《紅樓夢》則更晚。《紅樓夢》中借鑒了大量《西廂記》的描寫手法,故有「第二西廂」之說,為此,《西廂記》和《紅樓夢》則被譽為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無與倫比的「雙璧之作」(趙景深《明刊本西廂記研究·序》),其文學藝術價值和廣泛的社會影響無人出其左右。
「其實《西廂記》不僅僅是一部元雜劇,它可以作為中國古典文學一個非常獨特的切入點——從這里進去,唐傳奇、唐詩、宋詞、元雜劇,一氣貫穿。元雜劇中取材於唐傳奇的當然還有,但是崔鶯鶯的故事太迷人了,從這個故事中獲取資源的創作活動持續了好幾百年。更何況《西廂記》文辭之高華優美,幾乎登峰造極。」(江曉原:迷戀《西廂記》)
六、《西廂記》歷史上在海外的影響:
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是目前被譯成外文最多的中國戲
曲名著。自1872年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被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0多年。目前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已有英、法 、德、意、拉丁、俄、日、朝、越等文種的譯本。在日本,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譯成日文竟有8 種版本。
《西廂記》是最早在西方國家公映的中國影片。1927年由黎民偉的民新公司根據王實甫元雜劇改編出品拍攝,由侯曜執導的古裝無聲片《西廂記》是目前留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古裝電影。1928年夏天,該片在巴黎公映。
1940年上海國華影業公司再次把《西廂記》搬上電影銀幕,由當時的著名電影演員周旋扮演崔鶯鶯。
《西廂記》賞析
【作品簡介】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故事起源】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鄉,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小姐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珙。張珙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這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盪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以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寰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警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歷史沿革】
唐代以後,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令許多人感到遺憾和不滿,斥責張生為「薄情年少如飛絮」。逐漸在民間流傳並將結局改變,宋代以後,由於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入侵和漢族同化,封建禮法觀念在普通人民中間逐漸淡化,金代出現了董良(一說為董琅)所寫的諸宮詞《西廂記》,諸宮詞是當時的一種說唱藝術,類似現代的評彈,用琵琶和箏伴奏,邊說邊唱。這本《西廂記》將內容大為增加,加入許多人物和場景,最後結局改為張生和鶯鶯不顧老夫人之命,雙雙出走投奔白馬將軍,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時王實甫基本根據這部諸宮調將《西廂記》改編成多人演出的戲劇劇本,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融合了古典詩詞,文學性大大提高,但將結尾改成老夫人妥協,答應其婚事,大團圓結局。這部劇本作者說法不一,有人說是關漢卿所作,也有人說是關作王續,或王作關續,但認為是王實甫所作的說法比較公認。
【版本歷史】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起鳳館刻本(李贄、王世貞評)、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驥德、徐渭注,沈景評)、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陳繼儒評)、明天啟間烏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民國五年(1916)貴池劉氏《暖江室匯刻傳劇第二種》重刻凌氏本、明崇禎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閣刻本(李贄評)、明崇禎間匯錦堂刻本(湯顯祖、李贄、徐渭評)、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汲古閣《六十種曲》本。
【所取成就】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一對青年。這一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徵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相關評價】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裡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
說起《西廂記》,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廂記》,這兩部「西廂」一般被人們稱為「王西廂」和「董西廂」。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
崔張故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結果是張生遺棄了鶯鶯,是個悲劇的結局。這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艷,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後,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鶯鶯傳》為題材進行再創作,現在能看到的有秦觀、毛滂的《調笑轉踏》和趙令畦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這些詩詞,對鶯鶯的命運給予了同情,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薄情行為進行了批評,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故事流傳了400年左右的時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董解元,金代諸宮調作家,名不詳,「解元」是金元時代對讀書人的敬稱。他性格狂放不羈,蔑視禮教,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並對當時的民間文學形式如諸宮調非常熟悉,喜歡寫詩作曲。其長篇巨制《西廂記諸官調》,是今存諸宮調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沖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斗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開了新生面。董西廂隨著情節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為復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藝術性較前有較大提高,為王西廂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這時,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王西廂」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實甫不僅寫出了張生的痴情與風魔,更寫出了張生的才華,以及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社會中多情軟弱的才子的代表。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後來的劇作中一再出現,取得了遠較鶯鶯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其對矛盾沖突的設計也足以示範後人。全劇以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為基本矛盾,表現崔張與家長的沖突;以鶯鶯、張生、紅娘間的矛盾為次要矛盾,由性格沖突推進劇情,刻畫人物。這樣一種對沖突的組織,對古代戲曲中是很值得稱道的。
「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故事流傳和演變】
《西廂記》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寫的傳奇文
短篇小說 《鶯鶯傳》。亦名《會真記》。它的大致內容是寫年輕的張生,寄居於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婦攜女兒鶯鶯回長安,途經蒲州,亦寓於該寺,遇兵亂,崔氏富有,惶恐無托,幸張生與蒲將杜確有交誼,得其保護,崔氏遂免於難。為酬謝張生,設宴時讓女兒鶯鶯出見,張生為之動情。得丫環紅娘之助,兩人幽會。後張生去長安,數月返蒲,又居數月,再去長安應試,不中,遂棄鶯鶯,後男婚女嫁。某次,張生再經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禮節相見,被鶯鶯拒絕,並賦詩二章寄意。

⑶ 西廂記講了什麼故事

《西廂記》主要講述的是書生張生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里一見鍾情,他們不顧封建勢力的阻撓,掙脫禮教的束縛,有火一樣的熱情互相追求,經過曲折的斗爭並消除種種誤會矛盾,終於在侍女紅娘費盡心力的幫助下,私自結合。

崔母發覺後,經紅娘的據理力爭,又恐家醜外揚,只好承認婚事,但要求張珙立刻上京應考。於是兩人又被迫分離,直到張生中舉歸來,才和鶯鶯團聚。



(3)3d電影西廂記特別報道擴展閱讀

影響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僅在戲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還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1927年,《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由侯曜執導,第一次出現在熒屏上;1940年,張石川導演、范煙橋編劇,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廂記》。

1961年,香港趙一山導演了一出越劇戲曲片《西廂記》;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電影《西廂記》,由岳楓導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馬加奇導演了6集劇集版《西廂記》;2006年,蘇舟導演了3集電視劇《西廂記》。

2013年,由路奇執導的30集電視劇《西廂記》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愛情為核心的主線之外,活潑嬌俏的紅娘在劇中也有了生死之戀。

⑷ 西廂記電影哪個好看

題主是否想詢問「西廂記電影哪個版本好看」?1940版。1940版電影《西廂記》忠實原著、尊重戲曲傳統要素、是當時最先進的電影化表現,尤其是簡潔明了的幾首插曲《月圓花好》配上天然的出演和周璇的伶俐俏皮,將電影中角色展的淋漓盡致。是《西廂記》電影所有版本中最好看的版本。

⑸ 西廂記電影哪個好看

西廂記電影岳楓導演的好看。岳楓導演的西廂記既有(黃梅)戲曲的招式和唱腔味道,又有精細化的電影要素,而且兩者取得了絕妙的平衡,凌波等一干演員的氣質風度,有著厚度、韻味的東方之美,超越時代,達致經典。

⑹ 西廂記的作者是誰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下面跟著我來看看西廂記的作者是誰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兩種,《芙蓉亭》、《販茶船》兩劇各存一折曲詞;另存散曲數首,曲詞優美,《西廂記》尤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內容簡介

創作背景

崔鶯鶯出身名門貴族,是個美麗而有才情的少女,父親崔相國生前已將她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在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中,她內心強烈地追求著愛情和幸福。她和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張生的痴情和才華博得她的愛慕,但相國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養,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達愛情的苦惱。張生解普救寺之圍,本應與她結為夫妻,但老夫人的變卦,給她以沉重的打擊,反抗的意識開始覺醒。她逐漸從猶豫動搖、怯弱和顧慮中解放出來,終於突破束縛,和張生美滿結合。

張生(張君瑞)

張生先父官禮部尚書,可見他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幼在此環境熏陶下,勤奮學習,學成滿腹文章以求金榜題名。時運不濟,造化弄人,多次應舉,均名落孫山,因此「書劍飄零,游於四方」。由此可見,張生的願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時。但這位飽學之士在偶遇鶯鶯時,卻將功名利祿拋向九霄雲外,將23年的艱辛與努力置於十八層地獄,義無返顧地把追求自由愛情放在第一要務。於是經史子集卻成了他追求愛情的幌子,在之後的歲月里他相思難寐,更別說讀書學習了,在普救寺英雄救美,絞盡腦汁爭取愛情,終於愛情有望,卻遭崔夫人拒絕,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張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趕考,未料到自己的愛情卻建立在功名的基礎之上「得官啊,來見崔夫人;駁落啊,休來見崔夫人」的確,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未遇鶯鶯時,張君瑞「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遇鶯鶯後,他胸有成竹,勝券在握,最終「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

紅娘

紅娘不僅僅是一個婢女,而且是劇里劇外的聯絡人,她作為作者代言人,直接體現了作者的意圖,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著劇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紅娘奔走於崔、張之間,周旋於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中,老夫人維護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維護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要打破它,就需要紅娘這樣具有大膽的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俠氣角色,她見義勇為,情緣反禮,願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掃除障礙鋪平道路,因此,她在劇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個多苦多難的、已經衰敗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長。丈夫剛剛去世,能夠擔負起家庭支柱的小兒子尚且年幼,顯赫的相府之家轉眼之間變得只剩「至親三四口兒」,而客居蕭寺,後面會遇到什麼麻煩,她一無所知。老夫人的喪夫之痛和對未來世事難料的苦楚,不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鶯鶯小姐所能體會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窮」的唱詞,反映了她對門前冷落、世態炎涼的感傷,這對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於她痛感門庭冷落、處境凄涼,所以她特別想為女兒尋一段既可以維持崔家貴族之家的社會地位,又能給女兒帶來幸福的婚姻,因而,如張生這般之人斷然不是老夫人的理想人選。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相較於《鶯鶯傳》簡單描述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情節,《西廂記》的情節無疑要豐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體生動得多,更容易博取讀者的好感。《鶯鶯傳》里的張生熱衷於追求功名利祿,不敢反抗崔夫人這種封建家長,甚至對鶯鶯始亂終棄,令人厭惡。但《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里的張生卻勇於追求愛情,且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既可愛又感人。鶯鶯對愛情的追求更是強烈,在與張生互生情愫後,她全然不顧世人的眼光,主動接近張生。送張生進京趕考時,她對張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歸來。這種毫不摻雜物質誘惑的純潔愛情觀,令人動容。除了男女主角外,《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里的紅娘形象也相當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監視小姐的一舉一動,結果卻成了幫助小姐追求自由愛情的好幫手。她聰明機靈,有智有謀,周旋在張生和崔夫人之間,每每都會將強橫的崔夫人逼得無言以對,說她是張生和鶯鶯的愛情軍師,一點兒都不為過。兩人最後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要多謝紅娘從中穿針引線。

除了飽滿的故事、立體的人物和明確的主旨外,《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唱詞也十分突出,極富詩意,讀起來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極的抒情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後世影響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被明代的李日華改編成南曲《西廂記》,清代以後崑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在演出,而且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詞警芳心」即直接關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歷代文人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尤為青睞,現傳明、清刻本不下百種,為古典劇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譯本,影響所及,遍布全球。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僅在戲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還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1927年,《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由侯曜執導,第一次出現在熒屏上;1940年,張石川導演、范煙橋編劇,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廂記》;1961年,香港趙一山導演了一出越劇戲曲片《西廂記》;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電影《西廂記》,由岳楓導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馬加奇導演了6集劇集版《西廂記》;2006年,蘇舟導演了3集電視劇《西廂記》;2013年,由路奇執導的30集電視劇《西廂記》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愛情為核心的主線之外,活潑嬌俏的紅娘在劇中也有了生死之戀。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⑺ 西廂記的影片評價

該片改編自元代的同名雜劇。在對原著改編的價值取向上無疑有著更多值得肯定之處。它較好地繼承了原著中的反封建的叛逆精神,熱情謳歌了主人公對愛情的浪漫追求;與此同時,影片還有意識地加強了孫飛虎這層矛盾沖突,以此來表達創作者對現實惡勢力的否定。
該片很好地結合了愛情、武打、喜劇等多種元素,劇情上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影片的不足之處是在表演和武打方面仍然存在著戲曲化的痕跡,這是那個時期「古裝片」的通弊。
中國在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的世界電影貿易中,歐美電影市場對中國影片嚴加封鎖,要打進去十分不易。《西廂記》是突破的第一片,是最初成功西進的中國影片之一。1928年,《西廂記》以濃郁的中國風格率先進入英、法等國,當年夏天首先在巴黎公映,次年移到倫敦愛文利戲院上映。影片頗受觀眾歡迎,當地新聞界相繼發表文章,予以好評。《大陸報》稱贊該片「劇情天真爛漫,敘事引人入勝」;《倫敦每日新聞報》則承認這是一部「具有中國特別風味」的優秀影片;《泰晤士報》評論道:林楚楚扮演的崔鶯鶯「頗似瑪麗·璧克馥」,而《西廂記》「全劇描有一種嚴肅靜穆的態度,片中無恐嚇和劇烈的刺激,乃一很文雅很清新,而有禮貌的作品,觀眾看後,有香留齒頰之妙。」
中國電影資料館收藏有《西廂記》的影片拷貝,但僅能放映40分鍾。1994年,香港第十八屆國際電影節,徵集到來自歐洲當年公映的法文字幕拷貝,但仍是殘本,經修復後能夠放映約50分鍾,是最全的一個版本。該版本在2001年的香港第25屆國際電影節上再次公映,仍然受到大家激賞,認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最有魅力的影片之一。

⑻ 西廂記電影哪個好看

西廂記電影新西廂記好看。西廂記電影多為古代影片,在西廂記電影眾多電影中《新西廂記》電影在其最為好看。電影講述了,生張珙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因為家庭的反對張珙與鶯鶯依依而別,半年後得中狀元,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⑼ 《西廂記》本來有六部,王實甫的那一版是第幾部,算抄襲嗎

說起《西廂記》,一般人大都會想到王實甫。

現代的人能夠記得他,完全是他創作的元代戲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一部《西廂記》。


【古人董解元剪影】

雖然生卒年月不清楚,但知道他是一名金人,至少是在金朝中做過官。

還有一點是確切的,他早於王實甫,這從他創作的西廂記可以證明。

這么說來,王實甫應該算是抄襲了董解元?

故事相同,人物相同,情節相近,按照某些糊塗腦袋,肯定算是抄襲了?!

雖然如此,歷史上並沒有人認為王實甫抄襲了董解元。

歷史故事、歷史文章,是可以反復使用同一個歷史題材而不構成所謂「侵權」!

在董解元之前,大約是在宋代,就已經有了更早的西廂記戲曲。

⑽ 西廂記 主人公及人名 主要內容

主人公:崔鶯鶯、張生(張君瑞)

主要內容:

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

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

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借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10)3d電影西廂記特別報道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被明代的李日華改編成南曲《西廂記》,清代以後崑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在演出,而且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詞警芳心」即直接關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歷代文人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尤為青睞,現傳明、清刻本不下百種,為古典劇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譯本,影響所及,遍布全球。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僅在戲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還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

1927年,《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由侯曜執導,第一次出現在熒屏上;1940年,張石川導演、范煙橋編劇,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廂記》。

1961年,香港趙一山導演了一出越劇戲曲片《西廂記》;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電影《西廂記》,由岳楓導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馬加奇導演了6集劇集版《西廂記》。

2006年,蘇舟導演了3集電視劇《西廂記》;2013年,由路奇執導的30集電視劇《西廂記》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愛情為核心的主線之外,活潑嬌俏的紅娘在劇中也有了生死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