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女主 » 数学女孩电影
扩展阅读
中国和美国电影红河谷 2024-05-15 12:59:12
在中国做动漫电影赚钱吗 2024-05-15 12:58:19

数学女孩电影

发布时间: 2024-04-29 19:10:45

❶ 电影《天才少女》(转)

我相信大家在中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篇名叫《伤仲永》的古文,说的是仲永生来天资聪颖,但因为教育不当,最终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收场。

这段故事让王安石无比唏嘘,也常被用来当做论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天才到底如何教育?谁能决定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天才真的就要普通人的泾渭分明么?

这正是电影《天才少女》想要探讨的问题。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玛丽是一个数学天才,她不仅能在算术课堂上轻而易举的心算出57乘135的正确答案而且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出该数的平方根,除此之外,她在搞懂高等代数后,也正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

拥有这样的数学天赋,就连玛丽的小学的校长都不得不承认——玛丽非同寻常,学校的课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挑战。

但是玛丽的舅舅同时也是她的监护人弗兰克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玛丽最不需要的就是强调她的天赋,他更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没错,故事在开篇就直接丢出来了一个矛盾——学校认为天才少女玛丽应当去接受特殊教育,而弗兰克则认为玛丽更需要一个普通的学习环境。那么这就引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弗兰克会甘愿让玛丽“泯然众人矣”呢?

原来,小玛丽的母亲黛安就是一位数学家,她一生都在试图寻找解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一个描述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然而有一天她却突然自杀身亡,而把年幼的玛丽丢在了她的弟弟弗兰克家里。

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黛安的母亲——伊芙琳在年轻时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数学天赋,所以她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黛安身上。而正是因为母亲伊芙琳的严厉逼迫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导致了黛安心理的崩溃,从而选择了离开人世。

所以,弗兰克作为玛丽的监护人,就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想用这样“隐藏天赋”的方法来保护玛丽,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能够获得一个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童年时光。

但是,一天,伊芙琳突然造访来看自己的外孙女玛丽。而她此行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得玛丽的抚养权,让外孙女去完成那个女儿生前没有完成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问题”,以获得非凡的成就,流芳百世。

这和弗兰克的打算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于是弗兰克和伊芙琳就开始上演了一出母子俩对玛丽抚养权的“争夺战”。

起初双方的争论焦点是——能否可以给玛丽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这个问题,弗兰克自知理亏,因为他辞掉了大学老师的工作来到了小镇上给人修船。他和玛丽现在住在一间破房子里,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且没有医疗保险。

而伊芙琳则非常富裕,她本就是剑桥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不仅得到了玛丽亲生父亲的授权,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力和物力去培养玛丽,同时还有豪华的别墅房间以及玛丽特别想拥有的钢琴。

之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玛丽的亲生父亲到底有没有资格拿回玛丽的抚养权?

伊芙琳的目的便是要借用亲生父亲的“最高级的”身份,从弗兰克手里夺回玛丽的抚养权,以此来将玛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下。

不过,面对这个突然出现而且对玛丽一点不关心的亲生父亲,弗兰克的律师通过层层发问和步步紧逼,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这一轮辩论的胜利。

而最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各自的教育方法是否能给玛丽带来幸福,是否对她来说是最好的?

在这个问题下,双方各有各的理由,并且都无法说服对方。弗兰克认为——玛丽的母亲黛安想让玛丽去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能有朋友一起玩耍,希望她能快乐。

而伊芙琳则认为——黛安明白要让自己的天赋发挥应有的价值,并且没有逃避,所以她放弃生命选择自杀,绝不会是因为所谓的童年缺失。

到这里,影片就围绕着双方截然不同的观点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不再是简单的探讨天才少女的教育模式,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角度去剖析现代社会教育观念的不同,以及“长辈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否真的是对他们好”等等,这样更具社会普遍性的问题。

在这场官司中,两方最终达成和解——把玛丽送到一个能让她健康成长的寄宿家庭中去,这样既能给玛丽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能让玛丽得到良好的教育。

年少的玛丽自然是无法理解弗兰克的举动,对把她送到寄宿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弗兰克当然也不愿意失去玛丽,但两人的分别好像已成定局。

所以,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因为伊芙琳的到来而被打破,舅舅和外祖母竟然最终都失去了玛丽的抚养权,玛丽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弗兰克因此消沉难过,一直温文尔雅的他甚至爆出粗口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玛丽更是因为被弗兰克“抛弃”而情绪低落。

事态发展到这里看似陷入了一个僵局,但是故事却并不会就这么结束。

在影片最后,弗兰克拿出了黛安的遗物——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完全证明——交给了伊芙琳,并告诉她其实黛安早就做完了证明,但要求在伊芙琳死后才能去发表。

这件事大大出乎伊芙琳的意料,她突然明白了黛安竟是如此的恨自己,以至于自己毕生想要得到的东西,黛安却非要让她无法如愿。

于是,伊芙琳最终认清了自己当年对黛安所做出的“自私行径”,终于放弃了对玛丽成长的强制干预,让玛丽重新回到了弗兰克的身边,故事也以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画上了句号。

估计看完这部影片,有的小伙伴会想到不久前院线的那部口碑佳作《摔跤吧!爸爸》。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所引发的核心争论在于“父亲让改造女孩迫使她们练习摔跤是否合理,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天才少女》则是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来探讨类似的问题——长辈的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是否都是必然正确的?

伊芙琳控制了女儿黛安的一切生活轨迹,在法庭上,弗兰克的辩方律师询问她黛安是否参加过舞会,得到的答案是——“黛安没参加舞会,这是因为她没上高中”;

再问到黛安是否参加过夏令营,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没有”;

问到是否去过社区泳池,得到的答案是“家里有私人游泳池”;

问到是否参加过女童子军,答案依旧是“没有”。

所以,律师也问出来了我们想知道的问题——那黛安的那些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

伊芙琳的回答是——“都用来学习数学了”。

可见,黛安的生活被数学研究完全占据,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闲暇时光。

在伊芙琳的高压教育下,黛安被动接受了没有任何乐趣的童年。甚至是在青春期和喜欢的男孩一起私奔滑雪,都要被母亲抓回来接受“审判”,并且要她发誓从此和男孩断绝联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黛安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实际上也失去了精神自由或者说失去了去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权力和可能性。

她没有任何社交经历与实践活动,这也让黛安在遇到玛丽亲生父亲时分辨不出“优质男”和“渣男”的区别,结果一番云雨后她就被抛弃了,成了单亲妈妈。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表层是在讲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争夺,但实际上是在探讨成人世界中的父辈的教育理念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所以伊芙琳与弗兰克争夺玛丽的抚养权,并不是在要回一个“外孙女”,而是在要回一个“天才少女”。换句话说,伊芙琳对玛丽这个外孙女并不是非常在意,不在意她失去了双亲,不在意她是否快乐成长。伊芙琳所在意的是——玛丽能否继承她对女儿的学术成就的期待。

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伊芙琳便能够用自己的“天才教育理念”来限定玛丽的成长。

所以,这种“虎妈”式的教育不禁让我们反思——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的是“强压式”的教育,还是更为宽松的“野蛮生长”?

不过,影片也并未因此就直接去肯定弗兰克的“平庸”教育。

在整个故事设定中,玛丽她自己是自知的,她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异于常人”的天才,所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来的简单的数学问题,玛丽显得极不耐烦,甚至不屑于回答。

甚至是面对校长,玛丽也直接站起来告诉她——她要离开。

可见,在这个普通的学校里玛丽过的也并不快乐。这种不快乐不是压抑了她的孩童天性,而是因为她的学识和能力已经远远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并且无法与当下的教育等级相契合,简单地说就是玛丽上学更像是一种“幼稚的折磨”。

于是,在影片结尾,弗兰克也做出了改变。他将玛丽送到了天才教育学院,让玛丽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让玛丽找到了能聊得来的小伙伴,她终于能够和同龄人打成一片。

这样看来,外祖母伊芙琳的出现倒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个积极的改变——她让弗兰克不得不去接受玛丽“天资聪慧”的现实,避免因为弗兰克的“矫枉过正”而让玛丽陷入另一种不快乐中,也让玛丽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天才少女》跳脱出了亲子电影中的简单说教,避免了在教育观念对撞下的自说自话,而是通过“天才玛丽”这样一个情节设定,重新审视成人们所谓的“成熟观念”。

毕竟,“成材”不应该靠一味严苛的教育来实现,也不应该以孩子失去自己心底的最纯真的自由为代价,不是吗?

《天才少女》链接:https://pan..com/s/1i4IzvMH

密码:gwas